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昔日明報]

 
副刊
 吃飯慢 走路快
有助長壽

什麼樣的人能長壽?我們聽過世界各地長壽老人的秘訣,但哪些適合我們借鑒?下面是從眾多長壽方法中篩選出的幾種,只要堅持做到這「三慢四快」,長壽對你來說也許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吃飯速度慢點

可能你真得很忙,但這不該成為吃飯狼吞虎嚥的藉口。要知道,我們的胃不是敞開口等著你往裡傾倒食物的大袋子,整個消化系統都需要時間來處理食物。在以長壽著稱的地中海地區,慢慢吃飯就已成為當地人的長壽秘訣之一;而遍及45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慢餐協會」的成立,更是讓慢食變成了一種健康時尚。

研究指出,細嚼慢嚥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且有助於其與食物的充分混合,增進消化吸收。這一點,對於牙齒不好的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此外,也有專家認為,慢慢吃飯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多花些時間咀嚼食物,還可以鍛煉面部肌肉,減少皺紋。所以,想長壽就要慢點吃飯。一般建議,一口飯最好嚼20次以上,每頓飯吃15分鐘以上。

脾氣來慢點

有「火」能發出來是好的,但「點火就著」卻不是什麼好事。專家表示,學會控制不良情緒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強調的是,控制不良情緒,不代表要壓抑憤怒。研究表明,生悶氣不利於心臟,同時也會影響免疫系統正常工作。所以,正確的化解方法很重要。楊萍說,在發現自己快發脾氣時,趕緊換個環境或在話題上打個岔,都有助於消解不良情緒。如果你能經常用深呼吸、運動等方式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心態慢慢就會變得平和。當你覺得沒什麼事值得發脾氣時,就說明你正在踏上健康長壽之路。

心臟跳慢點

為什麼烏龜能活百歲,有些動物卻只有十幾年,甚至更短的壽命?德國科學家發現,壽命的長短似乎與心跳的快慢成反比,也就是說,心跳越快,壽命越短。烏龜心跳每分鐘20至30次,因而長壽;老鼠的心跳達到每分鐘500至600次,所以壽命很短。

這一理論能否套用到人身上?美國研究認為,絕大多數人的靜止心率在每分鐘60至100次,較慢的心率意味著,你的心臟不用太過賣力工作,就可以完成輸送血液的任務。因此,心跳次數越少,身體就越健康。雖然目前醫學界對這一理論還有爭論,不過,在患有冠心病或心衰的病人中,它是成立的。有研究顯示,對於這些患者,心跳快要比心跳慢的死亡率高。義大利心肌梗死治療中心的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健康人能夠每天用1小時步行4公里,即可刺激迷走神經,減慢心跳速度。

除了要做到以上「三慢」,我們還最好做到以下的「四快」:

走路快

當快走成為一種運動方式,毫無疑問,它會讓身體變得更健康。但法國研究發現,就算你不把它當鍛煉,平時幹什麼事都喜歡快走,也對身體有益。走路慢會增加人的血管壁厚度,讓人更容易患心臟病或中風,而步速快則會提高體內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蛋白的水準,保護心臟,讓人更長壽。

反應快

反應快的人更長壽。來自愛丁堡大學和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的研究證明,與血壓、鍛煉水準等因素相比,反應速度是健康長壽更好的「風向標」。反應遲鈍,行動遲緩的人,比反應快的人過早死亡的危險高2倍。反應快說明智力狀況不錯,沒有患上老年癡呆症等會影響大腦功能的疾病;身手敏捷,說明平衡力等運動能力沒問題,會較少因為跌倒引起意外損傷。這樣的人長壽的機率高。做點智力遊戲,如數獨、猜謎,甚至電腦遊戲等,都有利於保證大腦靈活;而練練單腳站立、側走等動作,也會讓你的平衡性變得更好。

大便快

要想長壽,各個系統都得「運轉」正常。而檢驗排泄系統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大便通不通。大便順暢,說明腸蠕動好,沒有肛腸疾病;反之,總也解不出大便,宿便堆積,會不斷產生毒素,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精神緊張等問題。避免便秘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多吃蔬菜雜糧、多喝水、定時排便,多進行提肛、按摩腹部等保健動作。此外,美國腸道學專家還建議用大笑緩解便秘,因為它能讓肚皮顫動,對腸子起到按摩作用,並緩解壓力與緊張。

入睡快

入睡快的人往往擁有充足而高品質的睡眠,因為他們能夠較快地進入深睡眠狀態,這是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前提。而入睡慢的人則會老覺得累,還會影響記憶力、抗病能力,或是出現心理問題。為了能夠儘快入睡,要保證睡前不要太餓、太飽或太累。做些小動作,儘量放鬆肌肉,如重複握拳動作、抬抬肩膀、咬咬牙。另外,也有專家指出,睡覺時採用右側臥位,左手自然放于左股之上,雙腳交叉的狀態,最利於快速入眠。

----------------

補充微量元素

有助改善長白髮狀況

長白頭髮說明你的體內在抗癌,這是關於白髮最「潮」的說法。哈佛大學皮膚科系的研究人員指出,白髮的生成其實是身體的一項自我保護的機制。長白頭髮表明生成黑色素的幹細胞的基因遭到了破壞,並且被清除了。如果這些被破壞了的幹細胞沒有被清除的話,就會瘋狂複製從而形成癌細胞。也就是說,頭髮變白的人更不易患上癌症。

但專家表示,這個說法的正確率只是20%而已。白頭髮主要和以下因素有關:遺傳、精神因素、酪氨酸酶缺陷等。臨床上也沒有證明白髮多的人不容易患上癌症。頭髮變白是因為頭髮毛囊中毛母細胞產生的黑色素顆粒減少或毛母細胞功能發生障礙以及製造黑色素的原料不足引起的。頭髮變白的主要原因是遺傳、精神因素和酪氨酸酶缺陷。其中,遺傳因素占到很大比例。酪氨酸酶缺陷,微量元素匱乏,譬如說體內鋅、銅、鐵元素不足或是血液中鉛含量過高都會引起白髮的產生。另外,精神因素對白髮的影響也至關重要,當一個人所承受的壓力,是他最高極限所無法負荷的,就會加速黑髮變白。

此外,也有很多人認為白髮並不可逆,只會越長越多。這是因為生活中,大家的經驗就是一旦開始長白頭髮,除了染髮等方式,白髮幾乎不可能變回黑色,而且還會越長越多。因此,只有很少部分人會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認為正確率是50%,那是因為身體原因引起的白髮可以改善。由於遺傳和衰老等原因引起的白頭髮確實通過治療手段改善的效果不明顯,但是對於體內微量元素失調、蛋白質、維他命缺乏、精神因素等引發的白髮,尤其是在年輕人群裡,是可以通過醫療手段來改善的。只要毛乳頭裡的毛母細胞正常存在,祛除某些障礙或致病因素,頭髮仍然可以變黑。如果是由於微量元素失衡引發的白髮,一般可以通過內調等方式來改善。通過補充微量元素,蛋白質,各種維他命,食用地下塊根,如熟地瓜、何首烏、馬鈴薯和芋頭等,從中吸收大量的微量元素,彌補體內微量元素的不足。如果是心理壓力大引發的白髮,則不妨去心理科或者精神科進行心理疏導,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這樣也可以改善白髮現象。

--------------

多飲水

有助預防痛風發作

我們常說痛風性關節炎是最痛的關節炎,發病時關節紅腫熱痛,不能觸碰,影響行走。得過痛風的患者常用「痛如刀割」、「疼痛難忍」等詞語來形成關節疼痛的程度,痛風性關節炎的疼痛程度可見一斑。由於痛風的發生多與飲酒及進食動物內臟、海鮮等富含嘌呤食物有關,因此未能控制飲食常常成為痛風反復發作的原因。對於已經發作過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或者尿酸偏高的朋友來說,常吃宵夜會造成痛風的反復發作,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造成關節骨質破損,造成殘疾。因此如何預防痛風的發作就十分重要,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控制飲食外,多飲水也是一個十分好的方法。

中醫學早在兩千年前就對痛風有所認識,《黃帝內經》曾記載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其意思是說人一旦進食「膏粱厚味」太多,會導致腳部長出「大疔」。這裡的「膏粱厚味」就是指過度飲酒及進食肉類。中醫學認為酒及肉類氣味濃厚,過度攝入會加重脾胃負擔,影響脾胃運化功能,滋生濕熱之邪。濕熱邪氣蘊結在肢體關節,影響氣血運行,導致瘀血內生,不通則痛,故可見關節紅腫熱痛。既然體內存在濕熱之邪,我們就需要將這種病邪排出體外,中醫學認為大便及小便是排出濕熱病邪的兩種途經,因此多飲水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多飲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環,稀釋血液中尿酸濃度,降低沉積在關節中的尿酸結晶含量;另一方面多飲水可增加排尿量,同時可沖刷腸道,保證大便通暢。這與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尿酸代謝出體外的途徑主要為小便及腸道是一致的。

因此,對於已經發作過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沒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肺部疾病,專家建議每日飲水量應保證在2000ml左右,每日排便2次,且排便通暢,但不要出現腹瀉。而對於尚未發作過痛風性關節炎,但血尿酸偏高,或偏好飲酒及進食富含嘌呤食物的朋友來說,每日飲水量1500ml,每日通暢排便1次是必須的,可以有效降低尿酸含量,防止痛風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

 
 
今日相關新聞
吃飯慢 走路快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