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中美貿易戰 中國問題專家﹕中方更能承受經濟陣痛
(2025/4/17)



【明報專訊】隨著美中貿易戰的持續升級,外界最關注的問題是﹐那一方掌握更多籌碼?那一方更能承受經濟上的陣痛?

去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超過4000億美元,遠高於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出口額。這也是為何特朗普政府聲稱﹐自己佔據談判的有利位置。

然而,貿易格局遠比這更複雜。專家指出,中國認為自己不僅能夠給美國造成更大打擊,還更能承受關稅戰帶來的衝擊。

阿爾伯達大學中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王佳表示﹐其實中國手上也有不少牌可打,它具備相當的談判籌碼。

不過,王佳指出,中國掌控著全球大量關鍵工業原材料的生產,這些原材料對美國來說極難尋找替代來源。例如,作為報復措施,中國早前便禁止出口部分關鍵礦物。

該禁令涵蓋了七種稀土元素及其在國防、能源和汽車技術中使用的磁體。

她說﹕「這對美國相關產業將造成真正的衝擊,能替代中國供應的國家非常少。其他供應商沒有足夠的時間迅速進入市場﹐並提供美國所需的數量﹐所以這是中國可以打出的一張非常有力的牌。」

王佳還指出,中國是美國第二大外國債權國,截至1月,中國持有大約7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與2018年貿易戰時﹐中國迅速尋求與美方談判、緩解關稅壓力不同,這次,北京採取更強硬的應對態度。

總部位於紐約的Tolou資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哈基米安(Spencer Hakimian)指出,中國早在多年前就已開始多元化其貿易伙伴。

他說﹕「中國對美出口在過去13年基本持平﹐但在同一時期,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了80%以上。」

哈基米安表示,即使是在特朗普首次執政期間,中國對美國關稅的依賴程度也較高;但如今,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約為4000億美元,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20萬億美元,這使其在經濟上的抗壓能力顯著增強。

他說﹕「這只佔中國經濟2%,當然貿易戰會有影響,但當你的經濟年增長率達到5%,而你一次性損失2%,那其實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嚴重。」

他指出,中國早已制定長期戰略,並對美方加徵關稅做好周密準備。

相比之下,他批評評華盛頓的做法則顯得混亂無序。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關稅稅率頻繁變動。與此同時,他內閣高層對關稅政策的解釋也各執一詞,甚至相互矛盾。有人稱關稅是永久性的、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也有人則稱它只是談判的籌碼,用來迫使中國作出讓步。

哈基米安說﹕「我是美國人,我都希望美國在這場貿易戰中獲勝。但我也須保持客觀,因為我是全球資產管理人,這是我的職責。中國方面明顯在準備上更加充分。」

兩位中國問題專家梅德羅斯(Evan Medeiros)和波爾克(Andrew Polk)最近在《華盛頓季刊》(The Washington Quarterly)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分析北京的新興戰略。

文章中提到,中國正運用他們稱之為「精準制導經濟武器」的一系列手段,不僅僅局限於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中國還可能對外國企業發起反壟斷調查。

在上一次美中貿易戰後,中國推出了所謂「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針對被列入的企業設置更多限制,令其在中國的經營更加困難。

最關鍵的是,中國在貿易戰中展現出更高的「承壓能力」。

王佳指出,相比美國政府必須應對因經濟衝擊而不滿的消費者情緒,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的政治壓力要小得多,因此更能承受貿易戰帶來的經濟陣痛。

綜合種種因素,可看出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採取的策略正逐漸清晰。中國領導層相信自己不僅能對美國造成實質性的衝擊,同時還能借助這場危機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繫。

任何衝突中最困難的部分,都是找到解決的出口。美國似乎原以為可通過施壓將中國拉到談判桌前,並迫使其在美方設定的條件下作出讓步。但這場貿易戰僅僅持續了數周,現實就已變得比許多人原先預想的複雜得多。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