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嬰兒潮一代拒絕「大屋換細屋」 千禧代更難上樓
(2024/9/1)



【明報專訊】對於組建家庭的千禧一代而言,在多倫多買房或租房頗不容易。根據多市政府近期發表的一份分析報告,上述問題因另一代人的房屋居住趨勢而加劇,因為耆老和嬰兒潮一代繼續居住在他們的獨立屋、半獨立屋、鎮屋和其它低層房屋內,而不是大屋換小屋。

這意味著隨著多倫多的千禧一代人口接近嬰兒潮一代在高峰期的人口規模,佔地住房的周轉率將可能繼續放緩,因供應來得太晚,以致無法滿足千禧一代的需求。

上述報告就多市居民在2001年至2021年期間的房屋居住趨勢進行分析,報告強調,儘管總體的趨勢並無新意,但鑑於住房危機和無家可歸的危機,應該以新的緊迫感來看待這一趨勢。

根據上述報告,嬰兒潮一代的人口規模龐大,這意味著在這一人口群體中,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搬遷,在未來也會產生大量的住房周轉。

報告還發現,在2001年到2021年期間,耆老和嬰兒潮一代是多倫多增長最快的群體,年齡介於55歲至74歲的人口自2001年以來增加了216,520人,增幅為 53.3%。

隨著這一群體人口的不斷老化,那些退休或空巢的人士可能想要搬家或縮小住房面積,但從歷史上看,耆老的搬遷活動並不活躍。

多倫多的耆老為何不選擇大屋換小屋﹖現年66歲的拉沃伊(Lyne Lavoie)的回答頗具典型性,她說:「這是你能擁有的最佳投資,因此,希望房屋繼續升值。」

拉沃伊與丈夫居住在羅倫斯公園一棟3層樓的獨立屋已長達25年,他倆當年斥資近100萬元購買了這棟物業,另外又花費了100萬元進行拆除和裝修。當她的丈夫在幾年後退休後,他們曾考慮出售房屋並邀請了一名地產經紀來評估,後者告訴他們,房子看起來過時了。

拉沃伊說,如果她現在搬出去,相關的開支是不劃算的,包括出售房屋的佣金和購買另一物業的花費。在目前,只有在行動不便成為問題時,她才會考慮搬出去。

房屋按揭經紀哈里斯(Ramona Harris)相信,提供給耆老的融資選項常常不為人知或被誤解。此外,人們可能不想搬到可能面臨新的挑戰和未知挑戰的地方。

註冊社工卡爾(Raynia Carr)專長於老齡化、看護者壓力和生活轉變,她解釋說,基於多種原因,搬家可能會令人情緒激動,且令人望而生畏。

她還說,一些耆老,即使已有80多歲或90多歲的高齡,如果身體狀況良好且不感覺自己衰老,可能還沒做好大屋換小屋的準備。她還補充說,大屋換小屋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市府的分析報告指出,那些想要大屋換小屋的耆老可能發現,難以找到合適的選項。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