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政府亦有補貼企業】卻有經濟學家質疑理據何在
(2024/5/21)



【明報專訊】聯邦政府本周宣佈向位於賓頓市的一家意大利麵食廠投資170萬元,上月更與安省政府聯合投資50億元向加拿大本田車廠。有經濟學者懷疑這些投資是否能促進加拿大經濟發展,政府應該加大對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

聯邦負責安省南部經濟發展署事務的部長塔西( Filomena Tassi)日前表示,為加拿大最大麵食製造商Italpasta提供170萬元補貼將有助於其增加產量,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此類投資正在改變我們的經濟並幫助企業發展。 塔西的新聞秘書賀金森(Edward Hutchinson)也表示,這筆投資100%是可償還貸款,主要用於購買新設備,使它們的麵食產量增加兩倍,並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上月聯邦總理杜魯多和安省省長道格福特在安省Alliston本田車廠聯合宣佈投資50億元建造一條電動車生產線和一個新的電池廠,這筆投資以補貼和稅收返還形式,將創造1000個新工作崗位。更早時候,兩級政府還投入數百萬元給溫莎的Stellantis-LGES電池生產和聖托馬斯的大眾車廠。

對於政府的投資,經濟學者懷疑是否值得,多倫多大學Rotman管理學院經濟學助理教授吉勒佐( Robert Gillezeau)說,「實際上,這些投資沒有任何潛在的經濟合理性,只能給市場帶來低效率。 」

卡加利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經濟學助理教授菲洛斯(Kent Fellows)說,「這些投資相當不負責任,它們沒有創造新工作。這些都不是新技術,資金投入不會帶來刺激新經濟的生產和研發。」

菲洛斯續說,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政府對企業的資助只是重新分配就業機會、重新洗牌,這不一定是件好事,「你可能把一名在一個支付合理稅率並獲得良好資本回報的行業中非常有生產力的工人,分配到一個需要補貼或需要稅收減免的行業,這不是提高效率,反而使我們從現有的宏觀經濟生產要素中獲得的收益比我們本來可以得到的要少。」

對於政府認為建造新的電動車生產線及電池廠能創造新的工作機會,菲洛斯質疑說, 「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許多汽車零部件在最終製成品前將多次出入邊境,所以問題實質是,工廠是否需要建在這裡就能讓我們獲得工作份額?要做到這點,我們需要花費大量補貼,到哪裡才能停止(補貼)?因為我們根本無力與美國正面競爭。」

吉勒佐則表示,政府應該找到更好途徑來利用這些資金,對經濟發展或再分配生產力產生更大影響,比如對經濟基礎設施的投資,「如果我們考慮諸如電網、鐵路網或道路運輸之類的事情,這些將很快產生更大的回報,你可能會發現數百個基礎項目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遠比向汽車公司提供數百億元大很多。」

Macdonald-Laurier研究所國內政策項目主管沃迪科(Aaron Wurdick)則質疑政府對Italpasta的投資是「可償還貸款」,說「這家公司顯然正在蓬勃發展,做得很好,他們為什麼不從銀行獲得貸款?要知道這是一家私人企業,政府與此有何關係?」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