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最新】【服務銀行40年華裔婦人著了道】1.7萬元打水漂
(2024/3/12)



【明報專訊】詐騙分子的作案伎倆似乎又有新招數,假扮所謂的「銀行調查員」,竟然從一名已經工作了數十載的銀行界員工身上,騙到1.7萬元。

多市士嘉堡區的馮(Angela Feng,音譯)女士,是滿地可銀行(BMO)一位有數十年工作經歷的老員工。去年4月時,她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的人自稱是滿地可銀行的安保部門。

由於對方能一口叫出自己的名字,馮女士的戒心也就減輕許多,所以當對方聲稱馮女士的銀行賬戶裡有可疑的交易正在進行,銀行安保部門會予以阻止,但需要確認她的銀行卡號時,馮女士也沒有細查,就把卡號告訴了對方。

但僅僅過了一個小時,馮女士的賬戶就發生了3筆小額的電子轉帳和一筆1.4萬元的電匯,總共1萬7382元就此不翼而飛。

馮女士又接到了電話被告知「賬戶有可疑的活動」,但這一回是真的銀行工作人員進行的通知了。馮女士立即親身前往分行,花了大約3個小時時間向銀行說明情況。

馮女士滿以為自己是本行超過40年的員工,BMO銀行方面怎麼都要照顧一下自己,但最終滿地可銀行還是拒絕將錢退還,認為是馮女士未能保護好自己的銀行訊息,而且還向騙子提供了密碼。

BMO的發言人表示,「當客戶要求一次性的確認碼(One-time Passcode,OTP) 時,都會伴隨有一條警告:『警告:此確認碼授予您帳戶的存取權限。打電話索取此密碼可能是詐騙活動。如果接到電話,請掛斷電話並撥打BMO銀行卡上的電話號碼。』」

馮女士向「加拿大銀行服務及投資申訴專員辦事處」(Ombudsman for Banking Services and Investments,OBSI)進行投訴,但申訴專員審核結束之後還是站在銀行一邊,也認為馮女士不應獲得賠償,因為是她自己洩露了銀行帳戶資料。

網路安全專家波帕(Claudiu Popa)表示,銀行因其處理詐騙受害者客戶的方式而聲譽受損,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客戶。

「如果客戶在遭騙的同一天就及時報告詐欺行為,他們應該有權獲得自動退款。」

馮女士說,她接到詐騙電話後一小時內就去了她的分行,以為還能追回款項。她說她的丈夫有嚴重的健康問題,需要錢來照顧他。「我不會放棄,因為錢太多了。 我不想坐以待斃,希望他們把錢還給我。」

波帕強調說,「如果有人自稱是你的銀行的職員、是警察或是稅務部門的官員,那你第一時間就要提高警惕,切勿透露自己的個人訊息,最好是立即掛斷電話,並撥打您自己找到的號碼。」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