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復活節聚會: 專家建議應該到戶外
(2021/3/31)
【明報專訊】隨著夏季的臨近,專家們建議市民如果非要舉行聚會,還是應該到戶外來,以減輕室內病毒傳播的風險。他們強調,雖然只要是人群聚集,就會有病毒傳播風險,但戶外的風險還是會大大降低。
如今社交網站上出現許多青年人在公園、湖灘等地扎堆派對的照片,而帖子下面的評論,大多是批評這樣的聚集。
但渥太華深切病房醫生Kwadwo Kyeremanteng卻表示,在網上羞辱這些青年不僅無濟於事,而且還很危險。
「對於一個21歲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他羞於與朋友外出,且羞於遵守公共健康守則,會是什麼樣的後果?我寧願看到他們在室外聚會,也不願看到他們為了躲避羞辱和嘲笑而在室內聚集。」
Kyerementang醫生說,公共衛生指引可以轉向「減少危害」的方向,提出減少風險的安全替代方法,那可以使人「仍然是人」,並繼續維持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的社交關係。
在經歷了一年的疫情限制措施、反覆的封城和解封之後,大家都在努力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儘管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已帶來一些緩解,但隨著第三波疫情的爆發,隨時可能會出現再次封城的狀況,意味著某些人在今年春天會陷入艱難的精神狀態。
Bergsieker認為,待在家中,挽救生命,不做任何事情的方法,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策略。「你不能僅僅告訴人們,完全放棄他們喜歡的一切。」
相反因為戶外傳播的風險相對較低,可以採取更現實的方法,使人們有更多的自由,以更安全的方式進行社交。但公共衛生部門需要明確指出,哪一類活動的風險指數有多高。
「我們要考慮的是減少危害,而不是消除危害。」
儘管變種的新冠病毒傳染性更強,人們也開始擔心戶外活動的風險是不是也隨之增加,但專家們還是認為,戶外的傳染風險還是很低。
專家們也提醒大家,即便是在戶外,也還是要保持社交距離並戴上口罩。麥馬士達大學傳染病專家Zain Chagla博士表示,尤其是參加戶外的抗議活動有人靠近並大喊大叫時,口罩會很有幫助。但如果兩人只是在人行道上交錯而過,就不需戴口罩。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NG PAO DAILY NEWS |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
 |
|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