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飯前or 飯後吃? 小心血糖飈高

[2021-04-13]

近年來針對飯前或飯後吃水果的論點,支持與反對方各執一詞。對此,有營養師就解釋,其實一般身體健康的人,並沒有時間點的問題,只要注意自己身體是否能負荷,像是有些腸胃道敏感族群或小孩子吃太甜或是太大量會造成腹瀉;只是,有一種族群就建議要控制進食量,且在餐後吃為佳,以免血糖快速升高,造成不適。

有關水果應飯前還是飯後吃?營養師莊昕悅表示,健康者想飯前或飯後吃都可以,選擇飯後吃的好處為,水果中的維他命C 可以幫助鐵質吸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血糖血脂代謝異常的人,建議正餐的飯減量並將水果放在飯後吃,或是餐與餐中間適量吃,由於餐前吃吸收較快,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不過,不論何時吃,重點在於吃的量要控制,就可盡量避免血糖短時間內飈高的問題。

水果除了時間點要留意,莊昕悅說明,如果本身腸胃比較敏感的族群,太粗糙或甜膩的水果即不建議一次大量食用,如鳳梨、楊桃、西瓜及熟透的香蕉等,若短時間吃進過多太甜的水果可能會因為吸收不良而造成腹瀉。

莊昕悅提醒,雖然水果營養健康,但仍要注意份量的拿捏,健康人普遍建議約為1 天2 顆,1 顆約是網球的大小,可再依身材比例做調整,較高大者因需要較多熱量,因此可達到4 顆;患有疾病者則因人而異,一般同樣會以2 份做增減,但建議最好還是經由營養師評估。

另外,食品技師張邦妮也補充,很多人擔心水果跟食物一起吃或飯後吃,會在胃中滯留太久而發酵、腐壞,「這其實不正確!」食物吃進人體後,胃袋會像一個容器盛裝所有食物,裏頭的食物便一起被混合消化,再送入小腸進行後續消化,醣類在胃中停留的時間最短,蛋白質停留時間是醣類的2 倍,停留最長的是脂肪。因此不需要擔心水果被其他食物擋住而發酵、腐壞,而這也是吃醣類為主的飲食較容易餓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