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在網上社交平台、群體通訊、電郵或其他媒體發放「醫學」知識或消息,很多時真假難辨,不知信還是不信,我建議大家先作事實查核(fact check),當然最好是請教醫護人員,尤其是在轉發給別人前,不要誤己誤人,好心但做了壞事。其中一項這類「醫學訊息」是:
謠傳:腳抽筋時——有一招非常有效,屢試不爽,左腳抽筋時高高的舉起右手,右腳抽筋時高高的舉起左手,馬上舒緩。
事實:肌肉痙攣(muscle cramp)、又稱肌肉抽搐,俗稱「抽筋」,是肌肉不自主及不受控制地猛力抽搐、並不能鬆弛,抽筋可影響任何受人隨意控制的肌肉,人體的肌肉可分為三種:
(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又稱「橫紋肌」striated muscle及「隨意肌」voluntary muscle),經由肌腱(tendon) 固定在骨骼上,令骨骼活動,例如行走或維持姿勢等動作,是受意識所控制;
( 二)「平滑肌」(smooth muscle 又稱「非隨意肌」involuntary muscle),組成內臟及其他器官的內壁,例如食道、腸胃、氣管、子宮、輸尿管、尿道、血管等,令毛髮豎立的「立毛肌」(arrectorpili) 也是平滑肌,與骨骼肌不同,平滑肌是不受意識所控制;
( 三)「心臟肌」(cardiac muscle):功能上屬非隨意肌、但結構上卻與骨骼肌較相似,只能在心臟找到。
跨越兩個關節的肌肉最易抽筋,容易抽筋的肌肉包括:( 一)「腓腸肌」(gastrocnemius 位於小腿後面的肌肉群、俗稱「腳肚」和「腳瓜囊」);( 二)「腿後腱」(hamstrings 位於大腿後面的肌肉群);( 三) 「股四頭肌」(quadriceps femoris 位於大腿前面肌肉群),也會影響位於手、腳、手臂、肚子和肋骨等的肌肉。
抽筋的真正成因不明,但以下因素可引起抽筋:( 一) 肌肉伸展不足及疲勞;( 二) 血液供應不足;( 三) 神經線受壓迫;( 四) 缺乏礦物質,例如:鉀(potassium)、鈣(calcium)、鎂(magnesium) 等,雖然大部份抽筋都不嚴重,但有可能是其他較嚴重疾病的症狀,例如神經系統、腎臟、肝臟、甲狀腺和其他內分泌疾病、糖尿病、貧血等,如有疑問,請及早向醫生查詢。
大概每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曾經歷過抽筋,抽筋會在打球、游泳、或任何一種運動中發生,有時可能在走路、坐下、甚至睡覺中發生,有些人較容易抽筋,在任何活動時都會經常發生抽筋,容易抽筋的人包括嬰孩、長者、超重的人、患病的人、過度劇烈的工作或運動、正服用某些藥物等。耐力運動員( 例如馬拉松跑手、三項及十項全能運動員等) 和參加劇烈運動的長者亦較容易抽筋,運動員在季前鍛煉時也較容易抽筋,因為身體還未調整和適應,所以,較容易感覺疲勞及抽筋;長者也較容易抽筋,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肌肉會萎縮,並隨着活動的減少而肌肉萎縮會持續惡化,此外,身體對口渴和溫度變化的感覺及反應變得遲鈍,而未能及時作出適當的應變。
當抽筋時,患者應停止正在做的動作,並輕輕地伸展及按摩抽搐的肌肉,例如最常見的小腿肌肉抽筋時,可將全身的力聚在抽筋的腿上,若不能站立時,可將腳拉起、令腳趾伸向頭部的方向,並維持在這個伸展的姿勢、直至抽搐消退,也可用熱敷來鬆弛肌肉、及繼後用冷敷來紓緩痛楚。
預防抽筋,每天都應喝適量的水份,每個人每天應喝水份的份量不同,視乎個人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活動量、天氣及需要服食的藥物等因素,運動時,要在適當的時候補充水份;平時,要定時鍛煉身體,增強個人整體的「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運動前後都要做伸展活動。
廣東人稱通菜( 又稱蕹菜) 為「抽筋菜」,游泳前更忌進食。如同其他許多種蔬菜,通菜含草酸 (oxalate),多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成為草酸鈣、令鈣不能有效被吸收進身體內,有可能導致血鈣過低,而血鈣過低會引起抽筋,不過,通菜雖含草酸,但總不致導致血鈣濃度過低而抽筋,除非長期大量進食才有可能做成血鈣過低而抽筋,所以大家可安心享用通菜,不用擔心會導致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