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熱,冷氣大開暑氣立即全消。不過,香港很多商場食肆甚至公共車廂冷氣開得太大,室內環境猶如「雪櫃」一樣。假如你從室外走進這些「雪櫃」,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或是連打數個噴嚏,你可能已患上「冷氣病」!
撰文:郭慧嫻
攝影:周耀恩、梁俊棋
部分圖片: Getty images
雖然本港夏季氣溫經常高達攝氏三十多度,但香港大部分室內地方如商業大廈、巴士或鐵路車廂、商場及食肆,都會開大冷氣,室內溫度低至人們彷彿置身「雪櫃」。你可能試過在這些環境需穿上外套或掛上披肩保暖,否則「攝一攝」便感不適。
西醫理論沒有「冷氣病」
西醫流行病學沒有「冷氣病」,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坊間俗稱的「冷氣病」其實是人於冷氣環境下出現身體不適的統稱,可引發的病徵與上呼吸道感染相似,包括頭痛、眼乾、流鼻水、咳嗽、打噴嚏、角膜炎、哮喘、鼻敏感病發等,但醫學界未有發現其致病成因,固沒有將之界定為一種疾病。
從呼吸系統病學而言,香港大學胸肺內科臨牀助理教授、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何重文亦指出,「冷氣病」於西方醫學上並非一種特別疾病,名稱已清楚說明這是在接觸冷氣環境時所引發的不同毛病。
空調系統有抽濕作用,在冷氣環境下,溫度會較低而且令空氣乾燥。究竟「冷氣」本身出了什麼問題?何重文指出,室內冷氣與自然空氣不同,冷氣溫度低、濕度低及普遍經中央空調系統傳輸。由於人體呼吸系統如氣管的神經末梢,可感應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變化,因此對外界環境轉變較敏感人士,譬如有氣管問題或過敏症患者如哮喘、鼻敏感等,一旦由室外走進室內的低溫空調環境,吸入低溫及乾燥空氣後,可刺激呼吸道出現不適反應,例如:
1. 氣管肌肉抽搐引起咳嗽或氣喘;
2. 鼻腔或氣管分泌物增加,引致流鼻水或痰涎增加。
溫度太低免疫力差
不少健康良好人士都曾試過,感到寒冷或打冷顫後,鼻水、咳嗽便會來襲。撇除環境轉變的刺激,為什麼低溫環境容易致病?何重文指出,冷空氣刺激氣管,除可導致肺功能下降外,亦會令免疫系統減弱而增加染病風險:「人體正常運作包括免疫系統的運作,與環境因素有關,包括(外界)溫度。若處於室溫太低的環境,免疫能力就會較差。」
鄭志文說,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定能量維持身體機能運作,當人感到寒冷,能量便會集中維持體溫,致使支持免疫系統運作的能量減少,導致免疫力下降。他說情況猶如進食後,血液會集中在胃部消化食物;若餐後跑步,四肢肌肉運動增加血液流動,供給胃部的血液便會相對減少,影響了消化吸收。
與「病態樓宇綜合症」相似
何重文和鄭志文均指出,冷氣病與醫學上「病態樓宇綜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情況相似,後者是指人們一旦進入設有空調系統的辦公室,便會出現過敏反應或身體不適,離開空調環境則症狀自然消失。病態樓宇綜合症通常發生在密閉且使用中央空調系統的大廈,鄭志文稱,醫學界有很多相關研究,證實此症候群沒有確定病因,但空調系統從室外抽取新鮮空氣進行換氣的次數愈少、通風入口愈近地面,抽入的空氣質素愈差,致病不適的機率愈大。
何重文稱,病態樓宇綜合症與冷氣病,同樣反映環境因素影響人體健康,在室內中央空調系統下,空氣是全層或全幢大廈共用,致病原、微生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油漆、二手煙等有害物質,甚至塵埃,都可藉中央系統廣泛傳播。
此外,若水冷式中央空調系統欠缺保養維修,隨時可滋生霉菌及退伍軍人症桿菌等致病原及微生物,並經中央系統傳播,增加室內空氣含菌量。何重文說,自然環境如泥土亦含有霉菌,但自然空氣含菌量低,加上人體呼吸道設有保護機制,氣管黏膜一般不會與自然空氣中的霉菌接觸,不易致病。但當空氣含菌量高,染病風險便會大增,嚴重患者需以口服類固醇或抗霉菌藥物治理;高染病風險病人如血液科疾病患者,更可能引起致命疾病如肺炎等併發症。
室內通風緩減症狀
近年本港一項有逾千人參與的調查研究發現,近八成受訪者曾於半年內出現兩種以上的病態樓宇綜合症病徵,最常見的三個病徵為疲倦、鼻塞及頭痛。何重文稱冷氣病和病態樓宇綜合症引起的症狀成因不明,沒有病症的預防方法,只能藉改善室內空氣環境紓緩徵狀,建議:
1. 氣溫切勿太低,室溫應介乎攝氏22至25度;
2. 開啟狹小窗縫,保持室內引入新鮮空氣;
3. 定期保養及清洗空調系統。
如何區分患上感冒還是冷氣病?何重文提醒,冷氣病的不適反應與感冒病徵相似,但前者與環境因素有關,若經常返回辦公室後才有相關症狀,或調節冷氣溫度後徵狀得以紓緩,及下班後徵狀消失,便很可能與冷氣病有關。
--------------------------------------------------
為何會打冷顫?
港大胸肺內科臨床助理教授、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何重文說,人體會不斷散發熱能,空氣流動會帶走人體體溫。若冷氣大開,溫度低且加速空氣流動,體溫便會更快流失。當感到寒冷時,人體會自然藉肌肉抽搐(打冷顫)令身體發熱,保持體溫。
--------------------------------------------------
常見的室內
空氣污染物
˙ 人類、寵物和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及生物污染物如細菌和真菌
˙ 含花崗石的混凝土等建築物料釋出的氡氣(無色無味的放射氣體)
˙ 日用品如化妝品、殺蟲劑或清潔劑等釋出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 家具等壓製木製成品釋出的甲醛
˙ 二手煙
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
--------------------------------------------------
世衞關注
室內空氣影響
世界衞生組織工作小組,早於1984年已發表報告,列示室內環境中通常可找到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指出暴露於含高水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工業環境,可導致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肝、腎和血液中毒。
--------------------------------------------------
中醫看冷氣病
血氣運行不順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副教授張群湘博士表示,當人們長期吹着冷氣,可令體內陽氣受損,抑壓了人體抗病的主要力量外,亦會影響體溫調節,皮膚、肌肉及血管收縮,致使血液運行受阻、皮膚對外界感應能力變得遲鈍,導致體溫調節失衡未能維持常溫攝氏三十七度,因而減慢身體新陳代謝及令免疫細胞功能下降。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當冷氣吹着頭部,頭皮收縮將阻礙血液流動,因而「吹到頭痛」;冷氣吹着肩頸時,肩膀肌肉收緊可致痠痛不適。張群湘提醒巿民在冷氣環境下,應注意保暖,亦可多活動四肢或磨擦雙手皮膚,促進體內血液流動。而多喝暖水,以及日常多做運動增加陽氣積存,有幫助緩減冷氣環境引起的不適反應。
此外,張群湘稱人體處於溫差相距攝氏五度或以上環境變化,免疫力便會下降而引起不適,建議巿民於室外活動後,避免立即進入低溫的空調環境,應先停留在溫差較小的暖和區,例如大廈大堂,讓身體適應溫度變化後,才進入低溫的冷氣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