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飲湯 講究煲三燉四

[2018-05-11]

「煲」就是用文火慢慢地熬煮食物,可使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水中,利於人體消化和吸收。

然而,煲湯煲不對,喝久了小心養生變傷身。

廣東人喜歡煲湯,不過在當地專家看來,煲湯是當地腎臟病發病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廣東人煲湯講究「煲三燉四」,即煲湯3 個小時,燉湯要4 個小時,燉煮時間過長,導致湯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同時因為富含蛋白質,加重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從而增加腎臟負擔。

煲湯養生,到底該怎麼煲才好呢?喝湯該注意什麼呢?

煲湯喝湯必知10個點

煲湯別超2小時
很多人覺得煲湯時間愈長愈營養,然而時間太長了,氨基酸、維他命等營養物質在高溫環境下反而遭到破壞,而且還容易使嘌呤含量增高。

煲湯的最佳熬製時間在1 小時左右最好,一般別超2 個小時。熬湯時間可以根據食材決定:

①一般肉類1.5 小時:肉類燉1-1.5 個小時,湯中的營養物質基本不變,時間久了反而蛋白含量會降低。

②魚肉30 分鐘:魚類熬半個小時即可,魚肉比較細嫩,湯燒到發白即可,再燉肉會變老、變粗。

③骨頭2 小時:一般骨頭湯類,推薦煲2 個小時。

④中藥40 分鐘:加入中藥後煎煮的時間要控制在40 分鐘之內①,人參等滋補藥材,含有功效物質,煮得過久就會分解。

煲湯食材別太復雜
不要以為熬湯的原料品種愈多愈好,事實上,單一的主材料搭配相應的副食材,燉出來的湯才會純正,譬如冬瓜燉龍骨、海帶燉裏脊等。

熬湯要用異味較小,鮮味足、血少的新鮮動物性原料,旺火燒開,小火烹煮,這樣湯才鮮美。

湯裏要放蔬菜,必須等湯煲好以後再加入,煲煮數分鐘後即可,以減少維他命的損失。

肉湯起鍋前再放鹽
熬湯切忌先放鹽,這樣會使原料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水發暗,濃度不夠,鮮味不足。肉湯應該起鍋前再放鹽,鹽放得晚,反而使肉質保持鮮嫩。

熬湯不用太選鍋
很多人認為熬湯用砂鍋更好,其實無論是砂鍋還是高壓鍋,熬出的湯營養沒差太多⑥。只不過砂鍋慢火燉煮,氨基酸能很好地釋放到湯裏,所以口感會感覺好一些。

如果為喝湯又有充足的時間,就用砂鍋煲湯。如果時間比較緊張,那就用高壓鍋。

煲湯最好用冷水
有的人為了節省時間,就會直接用開水或者熱水來熬湯,但這樣熬出來的湯,味道不夠鮮美。用開水或者熱水來熬湯,食材受熱後,表皮的蛋白質馬上凝固,裏面的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內。

最好的熬湯用水是冷水,而且要使食材與水一起受熱,隨着水溫的變化,食材中的蛋白質慢慢溶解於水中,味道更鮮美。

煲湯不要亂用藥材
很多人煲湯喜歡放一些中藥材養生,但是不是所有的藥材都可以用來煲湯;即使有些藥材可以用來煲湯,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即使藥物適合個人體質,也不能盲目加入,因為中藥講究配伍,且不是愈多愈好。所以,如果需要調理,最好諮詢下中醫師。畢竟是藥三分毒,「藥食同源」的食物也要注意用量。戳「閱讀原文」看《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

煲湯要湯和料都吃
隻喝湯不吃湯料是不對的,很多人煲湯的材料營養成分都已溶入湯內,湯最有營養。其實這是錯誤的。

煲了兩個小時的湯,湯水中的蛋白質含量也僅為肉中的5% 左右,也就是說,95% 的氨基酸或蛋白質成分,仍留在肉裏面。

喝湯別趁熱
是不是覺得趁熱喝湯特別幸福,然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要知道,我們的食道本身沒有漿膜,它的上皮細胞一旦癌變,很容易惡化。如果把食物吃下去並感覺到燙,已經是在刺激和傷害食道了。所以,喝湯別着急,最好涼一涼。

三類人喝肉湯要注意
痛風病人、糖尿病患者:不喝濃湯
痛風患者、糖友不宜飲用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長時間燉煮的濃湯,因為湯中過多的「嘌呤」會加重肝和腎臟的負擔。可以適當喝一些清淡的湯。

老年人:別刻意追求湯補身

長時間煲出的肉湯,嘌呤和蛋白質含量豐富,會增加腎臟負擔。隨着年齡增長,腎小球濾過率會逐漸降低,因此,老年人喝湯腎臟更易勞累。歲數大的人不要過分追求喝湯補身子的做法。

小孩:喝湯一定要吃肉

孩子喝湯一定要吃肉,因為孩子胃容量小,如果飯前喝上一大碗湯,就會感覺飽了,不想吃飯,長期這樣這樣容易營養不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