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七號牀的化驗有結果了!」
「我已看過報告,抗體測試證實呈陽性。」
「Yes !是典型的特發性腦炎,臨牀上也跟《新英倫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那篇論文說的極為相似。」
「你指梅奧醫學中心去年撰寫的論文?他們分析了過往百多宗個案, 連同文獻上其他報告,估計全球累積確診已接近一千例。」
「我打算將這個案寫成病例報告然後投稿《刺針》(Lancet,又譯作《柳葉刀》),它和 《新英倫》同樣是頂級醫學期刊,有很高的學術影響系數(Impact factor)。」
「就歷史而言,《新英倫》和《刺針》其實有截然不同的身世,前者創刊於1812 年,是典型建制學術期刊;《刺針》前身則是一份小報,專門抨擊醫療失誤和監察同儕,一如其刺針之名,風格狠辣冇面俾。兩份期刊原本分庭抗禮,亦有不同的讀者羣,但時移世易,《刺針》已淡化轉型多時,不過選材及字裏行間仍偶會顯露過往鋒芒。」
「對,最緊要表面和諧,那才是做實事。」
「《新英倫》首篇刊登是 John Warren 有關心絞痛及冠心病的論文(Remarks on angina pectoris. NEJM 1812;1(1):1-11.),然而,就歷史而言,最先發現心血管病其實是再早三百年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約1504 至1508 年間,達文西解剖了年輕及年老死者各一名,他發現老者的動脈有多處收窄,尤其通往心臟的血管(註:達文西所指可能是大動脈而非冠狀動脈),他更界定老者死因是由於血管的病變。相反,年輕者的動脈卻完全沒有像老者般的收窄和屈曲,故此,達文西推斷血管收窄是與年齡有關。」
「Da Vinci is very bright,他比全世界早三百年發現血管硬化。」
「可惜達文西沒有將研究發表,結果手稿塵封了數百年,到十九世紀末才重見天日,其時已只能當歷史文物鑑賞。」
「Publish or perish,為免步達文西後塵,撰寫和提交病例報告的重任就交給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