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廣譜抗生素.清熱 (黃潤波醫師)

[2012-05-19]

黃潤波醫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生,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wongyunpo@graduate.hku.hk)

芩脂茶
材料:黃芩三錢、補骨脂三錢
製法:先將藥材洗淨,放進瓦煲,用二碗水浸泡半小時,先武火後文火,煎至八分
用途:防治牙周病

中醫與西醫,對疾病的認識,各有不同,處理手法各異,今日想與讀者分享中醫的一些醫理。

有人一見發燒、發炎,就投之清熱解毒藥物,用以消炎、退燒,例如黃芩、黃連、黃柏,結果有效有不效,情況相類有些人自覺熱氣上火,就去飲涼茶,結果有時靈,有時不靈,原因在於不明白熱從何來。

一個健碩的人,進食大量煎炸辛辣食物後上火,是為實熱,飲涼茶當然合適。但一個人工作過勞,連夜加班,手足掌心發熱,心煩易怒,稍微辛辣,就會上火,口腔長滿「飛滋」。或自覺身熱,要開冷氣,惟很快又覺得身凍,需要添衣。此等情況,屬於虛熱,飲涼茶就弊多於利。

虛熱與透支

虛熱與實熱的概念,可以用金錢來比喻。銀行儲存戶口內的錢,與透支回來的錢,同樣是錢,但兩者的性質是有分別,一個要還,一個不用還。虛熱與實熱,在中醫來說,雖同是發熱,治法不同。

虛熱是由身體過勞而產生,是體力透支的表現,情況相類從銀行「透支」回來的金錢,用後是需要償還的。故治虛熱,一方面要補身體之虛,一方面要去體內的熱。

實熱的概念,是身體壯實,受外邪影響,出現熱象,用清熱的藥物袪邪外出,身體就回復健康,專業的用語是:「邪去則正安。」此時涼茶是正確之選,黃芩亦是良藥。

另外中醫認為氣虛,亦會導致發燒發熱,這時要用補益藥去處理,高燒才會降下來,此種治法,叫「甘溫除大熱」,常用的方子有補中益氣湯,方內有人參、北芪、白朮、當歸等溫補之藥物,當大家明白箇中道理,就不會奇怪為何發高燒,中醫都有時會處方溫補藥,而非寒涼藥。
見痰休治痰,有熱莫攻熱,明得箇中理,方是醫中傑!

話說回頭,就算是有火有熱,但中醫選用降溫的藥物都各有所依,因為每種藥物作用於人體部份,都有不同,中醫謂之「歸經」。從數仟年實踐中所知,黃連、黃芩、黃柏三種藥物,雖然都同屬清熱燥濕類的藥物,但當肺部有熱時,我們應選擇黃芩。當心火盛的時候,我們要選擇黃連。而腎、膀胱或尿道有熱時,我們則應選擇黃柏。

黃芩是李時珍的救命恩人!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年青時,肺部曾受感染,出現化膿,中醫稱為「肺癰」,相類現代醫學所稱的「肺膿瘍」,久治不愈,陷於病危,其父遍查醫籍,有記載用黃芩可治「肺癰」,結果單用一味黃芩煎湯,治愈兒疾,否則今天便沒有本草綱目這本鉅著出現,達爾文稱此書為百科全書,其分類編排,由“微至巨,由賤至貴”,體現生物發展、進化這一個過程。其實這本書,不單論述1892種葯物,還涉及其他自然科學,雖命醫書,實駭物理。

黃芩味苦寒,宜用於處理實熱,不宜用於虛熱。現代藥理證實,黃芩有很好的殺菌作用,且對很多類菌群都有效,故有人將之稱為「廣譜抗生素」。

芩脂茶中,黃芩味苦寒而清熱消炎,補骨脂性熱而補腎,根據中醫理論,腎主骨,牙齒為骨之餘,補腎即補骨,補骨即能健齒,一清一補,能預防牙周病,當然,條件許可,轉為丸劑,服用更方便,畢竟牙周病是需要長期作戰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