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雨水多,天氣又熱,很潮濕。中醫認為,濕屬於陰邪,而脾喜燥惡濕,因此在夏季脾容易生病。
夏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陽氣最盛,人體中的陽氣此時最易發散,體內剩下陰寒。再加上夏季人們貪涼飲冷,脾胃非常容易生病。中醫所講的脾,並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腸、肝、膽、胰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因些夏季的養生要點即為調理脾胃。
雙豆飲 - 消暑健脾兩不誤
夏天喝綠豆湯,人人都知道,但還得教大家一個訣竅,就是將綠豆和白扁豆一起煮湯。綠豆湯清熱解毒、滋養脾胃,但天天喝可能就傷著了,而且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虛的人也不能多喝。白扁豆性微溫,且本身也有健脾胃的功效,兩者煮湯,真是絕配。
白扁豆質地硬,不好煮爛,要提前泡3 - 4 小時( 如果天氣熱,最好放冰箱裏),先在鍋裏煮爛,再和綠豆一起煮。白扁豆中含毒扁豆堿,高溫下才能將其破壞,一定要煮至爛熟。雙豆飲消暑、健脾兩不誤,適合於更多人飲用。
「奶油」湯 - 長力氣睡得香
紅軍憑著一碗小米,就能扛步槍日行百裏,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小米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尤其是鉀含量豐富,而鈉含量低,能夠補充夏季出汗損失的鉀,解乏困長力氣。
小米養胃安神,而熬好的小米粥上有曾黏黏的液體,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米油,那可是安神補虛的好東西。米油中富含五羥色胺,晚上燥熱難眠,把熬好的米油放溫,加入牛奶,做成「奶油」湯,喝了養胃,睡著也香。
茯苓湯 - 瘦身好選擇
一到夏天,就發現自己胖了,其實很多人是因為濕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導致身體水腫造成的。想瘦身,喝點茯苓老鴨湯。茯苓是味藥食同源的好東西,能利水滲濕、益脾和胃;鴨肉是夏季的肉中之王,俗話說,大暑老鴨勝補藥,趁著大暑還未到,趕緊祛祛濕,減減肥。
專家建議,塊狀茯苓不易煮爛,要選片狀的,不用泡就能燉湯。茯苓老鴨湯裏還可加入陳皮、綠豆、薏米等,大火煮開後慢燉一小時左右即可。
冬瓜紫菜湯 - 開胃益氣
夏季炎熱的刺激,使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消化能力減弱、胃口不開、食欲不佳,飲食調養應著眼於清熱消暑、健脾益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
夏季多喝些湯,能補充炎熱天氣缺失的水分,也能補充能量。比如,冬瓜湯,平平常常的冬瓜,消暑解熱效果非常好;草菇湯,草菇性寒味甘,含維他命C 和蛋白質,營養價值非常高;紫菜湯,不要小看紫菜這種平常的食品,它具有的消暑熱、清心火的功效卻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紫菜湯還可以調節身體的酸堿平衡,是夏天清補佳品。其他如番茄湯、冬瓜黃豆煲老鴨、雞骨草、海底椰煲瘦肉或扇骨也都不錯。
注意:煲湯料種類不宜太多
夏季脾胃功能較弱,不宜選用過多的煲湯料,一般選兩三種就可以了。秋冬以滋補為主,因此煲湯選料可多一些,而夏季主要是健脾、祛濕為主,過多的種類容易增加脾胃負擔,不但不能吸收,反而影響消化功能。
脾胃不好,可在湯中加適量健脾藥材,如山藥、茯苓等。當地濕氣較重,可在湯中加入薏仁、白扁豆等祛濕藥材。總之,根據自身情況,加入不同的食材。除學會選擇食材外,還要注意一些禁忌,比如夏季喝的湯要口感清淡,這與秋冬季的滋補湯有差異,冬蟲夏草、人參等不宜夏季入湯。
飲食:減酸增苦理胃氣
天氣炎熱,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導致食欲不振。此時節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飲食調養方面宜減酸增苦,調理胃氣。
胃和腸作為消化系統的兩大器官,上下相連,相互影響,從而導致腸胃不適總是並發出現。其實,腸胃健康屬於中醫脾胃範疇,中醫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基於這種情況,中醫非常關注脾胃虛弱問題,很多著名的調理方劑都是針對脾胃而設計的。猴頭菇就被推崇為「養胃山珍」,改善胃腸道功能效果顯著。現代醫學研究更是表明,猴頭菇補脾益氣,利五臟,助消化。專家建議,「袪濕理氣」可在平時飲食中多吃一些治養胃腸的猴頭菇進行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