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雙腳的拇趾筆直嗎?
香港社會有近三分之一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拇趾外翻綜合症,不過許多人都以為這只是腳形不漂亮,又或把症狀推諉到常穿高跟鞋上,批評患者是「自討苦吃」。更甚者認為做手術只是為了美觀,不了解病症帶來的疼痛,以及對人體平衡的影響。事實上,拇趾外翻綜合症八成由遺傳所致,即使是從未穿過高跟鞋的女士亦會患上,高跟鞋和尖頭鞋,充其量只是小小幫兇而已。
其實拇趾外翻絕不只是外觀問題,它最主要的問題是破壞足部推動人體行動的功能,最終牽一髮而動全身,令腿、腰、膝也深受其害,甚至是部分患者的頭痛根源。若說人體乃複雜的機械,那拇趾便是重要的齒輪,切忌低估那小小的偏斜角度,置之不理。
新式非截骨聯合韌帶手術
現時世界上九成的矯正手術都是採用不同形式的截骨手術,可以改善足部功能和減輕患者痛楚,不過對部份患者而言,截骨手術雖是主流,但心理上始終對「截骨」感到抗拒。因此香港便有骨科專科醫生引入了新的手術模式。明德國際醫院骨科專科醫生吳彥,於多年前從外國引入了鮮有的非截骨聯合韌帶手術,至今累積一千多個病例,指病者足部功能術後同得以顯著提升,亦可避免所有和截骨手術相關的有機會出現的併發症。
吳醫生說︰「截骨手術其實未必治本。因為引致拇趾外翻的原因,其實並不在於拇趾,亦不是骨頭出現增生、變形;而是前足中用以穩定拇趾及第一蹠骨的韌帶鬆弛,令骨骼出現移位和傾斜。這也解釋了為何女性的患病人數遠多於男性,因為女性基於生育需要,其荷爾蒙會令韌帶較男性更軟更有彈性,有利骨盤鬆弛以助生產。不過受荷爾蒙影響,足部的韌帶亦因此而較易被拉鬆,因此不少女性生育後拇趾外翻的問題也會更為嚴重。」
既然病因是出於韌帶而非骨頭,那即使進行了截骨矯型,韌帶依然無力支撐拇趾,這便令病情有機會復發。「就好像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塔之所以傾斜是因為地基出現問題,若需解決自然當由地基入手,總不能把塔斷開糾正吧!」亦因這個原因,吳醫生希望能在香港推廣非截骨韌帶聯合手術的原理和方案,毋須「傷害」完好的蹠骨,也能讓病人減痛和回復足部機能。
吳醫生解釋︰「由於拇趾外翻是由韌帶鬆弛而導致的,因此傳統手術反而是把原本功能完好的骨頭截斷及移位,即使完成了手術,被變型的蹠骨其承受能力亦會變差。而非截骨韌帶聯合術則是利用第二蹠骨及手術線把鬆弛的第一蹠骨拉直,然後以手術刺激身體自然的在兩蹠骨之間創造條全新韌帶般的連接軟組織,來固定蹠骨及預防舊患重發,最終能有效地回復足部功能和水平。」
這一種非截骨手術,於香港以至國際間也鮮有聽聞,吳醫生到外交流時,不少骨科專科醫生都對手術感到「難以置信」。而為了進一步推廣及加強說服力,2014年吳醫生和理工大學展開了合作研究,追蹤27名病人,探討這種非截骨聯合韌帶手術的成效。而研究結果證實了這種非截骨非創傷的韌帶聯合手術可改善足部工能,患者於手術兩年後,其拇趾受力鋒值上升了70%;而原本需代替拇趾受力的第二及第三蹠骨,其受力鋒值則下降了22.1%,這些數據都反映患者的足部功能正在回復正常。
病人︰「我重獲新生。」
Sally於十二年前便進行了這項非截骨手術,術後她蹠骨不再刺痛,連本身困擾日久的腰痛、頭痛也隨之消失,今日她可以穿着高跟鞋上舞蹈課,平日健步如飛,整個人充滿朝氣。Sally說︰「當時我拇趾大約傾斜了三十多度,我告訴他自己將會回美國進行截骨手術。結果吳醫生更為緊張,告訴我有非截骨的方案。」最後Sally被說服,取消了美國的手術預約,留港進行這非截骨矯型手術,她形容自己術後如「重獲新生」,大大小小的毛病也消失了。現在不但能做運動,更可以長時間逛街購物,當然也可以穿高跟鞋,如享有新的生活。
另一位病人Isabella,她做手術前拇趾外翻的傾斜有四十度,腳趾幾乎交壘在一起。向來抗拒進行截骨的她,四年前在物理治療師介紹下接觸到吳醫生,接受了非截骨手術。今日自豪地表示自己可時時到蒲台山參拜,更是最快爬上百多級樓梯的人。
其實和傳統手術相比,非截骨手術的康復期相差不是太大。傳統手術的康復期一般為六至八星期,而非截骨手術的康復期,則需要等待連接足部的軟組織在三個月內慢慢生長。雖然三個月的時間看似較漫長,但吳醫生指由於這項手術無需截斷足部骨骼,術後疼痛會相對較少及短。只要每天的步行數不超過四至五千步的限度,那便可以如常行動。而在手術後六個月,甚至可穿高跟鞋,不受款式所限。
然而這種新式的非截骨手術價格較昂貴,且在醫學界未普及,相關的病例亦較傳統病人少,故仍有待更多的研究和討論,亦需由醫生進行評估手術風險。而傳統手術由於受政府醫院採納,病人能以相宜的價格在政府醫院排期進行,其實各類型的手術本身有各自的好處和風險,病人在選擇不同類型的手術時,宜因應個人的能力,向專科醫生諮詢專業意見。
手術以外的治療法
香港女性有近三分一人有不同程度的拇趾外翻,不過亦非全部患者需進行手術,程度較輕的多接受物理治療,或以足部矯型等非手術方式進行治理。註冊物理治療師周毓輝表示,病人是否求醫,以至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主要是視乎病情有否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有沒有受疼痛困擾。物理治療主要針對前足拇趾的外展肌肉,透過鍛鍊使肌肉幫忙固定蹠趾關節,減低拇趾外翻惡化的機會,而常進行鍛鍊對曾進行截骨手術者亦有好處,可大大減少復發的機會。
周毓輝說︰「其實原理和某些運動治療一樣,不少運動員因為關節韌帶受損日後容易再度創傷,這時便需要鍛鍊肌肉去輔助。而針對拇趾外翻,便可鍛鍊足部的拇趾外展肌肉,使小肌肉能幫助固定,使傾斜的角度不再加深。」
鍛鍊的方法是把腳掌並排貼合,在不移動膝和腳跟的情況下,嘗試把兩拇趾頭相互貼近,進行時會感到腳掌底部微微拉扯。「不過這動作主要針對平日很少使用的小肌肉,故在進行初期時會較難發力,亦有機會出現抽筋,因此鍛鍊宜循序漸進,最初進行兩至三回維持三至五秒,再按能力慢慢增加。」
周表示,不少拇趾外翻的患者都會使用足部矯型工具作輔助,希望能緩減痛楚,以及減低惡化的風險。不過他認為病人不宜過度依賴這類輔助工具︰「工具的幫助只是一時,依靠外力去固定蹠趾關節作用始終有局限,因此我建議病人還是以鍛鍊小肌肉為重,工具只能作輔助。」
如果病人在步行後因拇趾外翻而感到痛楚難當,物理治療師也可提供各種消炎止痛的治療方法,例如是激光、超聲波、皮層電療刺激等;他也分享了一些簡單的紓緩方法。首先,若關節紅腫且灼痛,可以使用冰敷。如果只是少少的痠軟和腫痛,則可以使用微暖的溫水沉泡。不過周毓輝提醒,這些只是遇有痛楚時的一時紓緩之法,如病者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底痛,便宜慎選寬頭鞋,以及在鞋裏加上具承托力的鞋墊。他更表示,扁平足患者往往有較大傾向促使拇趾外翻,因此若女性本身患有扁平足,便更需要留意自己的趾骨情況,及早治理。
拇指外翻綜合症症狀
拇趾外翻:
∙拇趾向其他腳趾靠攏,蹠趾關節突出
∙步行時多伴隨疼痛
爪形趾:
∙其他腳趾因分擔受力,而習慣更用力抓緊地面
∙呈爪形彎曲
足繭:
∙因足弓下塌和受力不均,腳掌現厚繭
膝、腰痛:
∙因拇趾受力功能下降,令身體改用膝或腰部發力
∙長期或導致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