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一名肝衰竭病人在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時,發現捐肝者患癌而緊急叫停。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原來在香港中央輪候冊上,等候肝臟移植者還有上百人,而每年死於肝病人數更達2,000人,患上肝炎和脂肪肝者更是不計其數。那我們或有疑問︰「肝,有那麼容易病嗎?」如何才可以拯救人體化工廠之稱的肝臟呢?
人體的解毒工場
肝臟位於腹部右上方,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當我們進食後,血液會把食物帶到肝臟,此時人體化工廠便會進行代謝、處理毒素、分解養分,同時又會製造蛋白質、對抗細菌和凝血。正正因為肝臟肩負眾多功能,若我們不好好保護肝臟,便會為身體帶來嚴重健康風險。
中文大學醫學院肝臟科教授黃煒燊表示,肝臟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肝病除了會影響身體的解毒功能,嚴重時更會引起併發症,令抵抗力變差,出現水腫、腹脹,更會有黃疸和出血。若解毒功能持續下降,病人更會出現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其中肝硬化更會令患肝癌的機會上升,而肝癌正正是香港癌症第三號殺手,絕對不容忽視。
四成年人一有脂肪肝
黃煒燊指出,肝病在全球各國都是頭二十的常見疾病,而香港最常見的肝病為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下稱脂肪肝)。前者佔成年人口的百分之七,後者則佔百分之二十五,每四名成年人便有一名有脂肪肝,可見其普遍性。
然而這兩種肝病在香港卻有截然不同的走勢,乙型肝炎為病毒性肝炎,是一種風土病,在過去數十年主要靠母嬰傳播。由於政府近年為每一名出世的嬰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未來幾十年的乙肝比率有望穩步下降。
反觀脂肪肝的患病率卻持續上升。不少中國和日本的醫學研究都指出,亞洲人患上脂肪肝的比率在過去十年間上升近一倍。黃煒燊相信這與西方飲食文化傳入有關,加上交通便捷令人們運動量下降,致令脂肪肝的病率攀升。
秋冬「打邊爐」、韓燒要小心
明德國際醫院註冊營養師鍾錦玲亦表示,秋冬時分因天氣轉冷,人們傾向吃更高熱量的食物,不少人喜歡「打邊爐」,食韓燒,往往多肉少菜,更會吃不少醬料。這一類高脂飲食會為肝臟帶來負擔,若一整個秋冬都維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便很容易埋下脂肪肝的種子。
脂肪肝年輕化
更令人擔心的,是脂肪肝於本港有年輕化趨勢。黃煒燊說︰「據兒童肥胖專科診所的數字顯示,他們的病者中有八成患有脂肪肝,由於脂肪肝是一種慢性肝病,日積月累下病情易有反覆。若患者發病年紀太小,將來患有肝硬化以至肝癌的機會更大。」
歐美一些針對癡肥兒童的追蹤研究,發現在二十年的觀察期間,有部分病人便因肝衰竭而需要換肝。他勸喻家長多注意孩子飲食,勿以為孩子在發育期便掉以輕心。
肝病,是吃出來的
有言,肝病是吃出來的。營養師鍾錦玲亦指,不少向她求助的病人只有三十多歲,便因常喝酒加上高脂飲食而有脂肪肝。她為我們列出四種最「傷」肝的食物,加以警惕。
1. 精製糖漿
精製糖漿是脂肪肝的一大元凶,因價錢相宜而被廣泛使用,在汽水和人造果汁中尤其常見。這些糖分會轉化為脂肪,然後即聚於肝細胞內,影響肝功能。除了糖漿外,其他高精製糖的食物也宜多加注意,忌進食過量。
2. 酒精
肝臟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為分解外來毒素。飲酒時酒精被分解成為脂肪,增加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的風險。營養師建議男士每日不宜飲酒多於二杯,而女士則不宜多於一杯。而患有脂肪肝、肝炎的患者更不宜時常飲酒,以免病情惡化。
3. 精製澱粉質
部分精製澱粉質如白米、白麵包和糕點等,不但低纖且有較高升糖指數,容易消化再轉化為葡萄糖,令血糖上升,為肝臟帶來負擔。但是否所有澱粉質皆不利健康?其實不同的澱粉質食物有不同的升糖指數,我們可選擇高纖且升糖指數較低的食品,如糙米、粟米、燕麥、黎麥等。
4. 高脂飲食
炸薯條、炸雞塊和肥肉等都是脂肪肝的罪魁禍首。其中反式脂肪對身體危害更大。因此宜少吃酥皮、植物牛油等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作息好,肝臟好
有良好作息、適量運動,都有助預防慢性肝病。中醫學說中更有11點前睡的養肝論,但原來要養好肝臟,最佳的就寢時間是晚上9時。註冊中醫師麥超常博士指,晚上9時是人體三焦經的運行時刻,三焦經是貫穿身體上、中及下三個部位,與心、肺、脾、肝及腎有莫大的關系,對人體內臟調理有很大益處。「在夜晚9時入睡固然好,但難度較大。退一步也應在11時前入睡,因此時膽經已開始運作,對消化吸收影響較大。而半夜2時肝經運作,有利毒素的分解和排出。若我們在11時後仍未入睡,會令肝臟的分解速度減慢,累積毒素,影響全身及肝功能。」
西方藥學沒有「熬夜傷肝」的說法,不過黃煒燊指出慣於「熬夜」的確較易肥胖和有脂肪肝。因為身體睡眠不足時,腸道會分泌調節胃口的荷爾蒙,增加食慾,令夜睡者易進食過量。
毋須食補肝產品
為保護肝臟,不少人會購買補肝產品,黃煒燊表示,市面補肝產品品質參差,即使可令肝酵素下降,亦沒有證據顯示有助減低肝病併發症風險。他指出肝病和其他代謝疾病一樣,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最佳治療方法。
營養師鍾錦玲亦不建議自行服食各類天然中草藥及補肝產品,因為即使是天然中草藥,部分成分也有機會傷害肝臟。加上大部分肝類補藥也未有足夠的研究去證明其效用,若病者因服食了補肝產品便安心肆意飲食,怕反會令肝病惡化。
中醫養肝有法
聽起來補肝學說更貼近中醫學,但補肝也需因應病情。麥超常說香港人普遍有肝血虛、肝鬱和肝陰虛,治療方法各有不同。
1. 肝血虛
嗜煙、酒和夜睡者易有肝陰虛。除了影響身體機能,致形體消瘦,更會影響眼睛健康,易有夜盲和視物模糊,宜服食補肝血之物,如白芍。
2. 肝鬱
主要和情志不暢有關,當面對壓力和失眠,便易有肝鬱。患者會感到氣悶,更易有精神鬱結。可多飲用玫瑰花茶,能疏肝解鬱;柴胡多用於治療,能以疏肝理氣。
3. 肝陰虛
睡眠不足者易出現肝陰虛,所謂陰虛火旺,雖然患者表現煩熱,易怒。但原因是陰不制陽,令虛火上升,故不會採清熱降火之法,反需為身體滋陰,使陰陽調和。可服滋肝陰的中藥,如女貞子等。
中醫學說中沒有脂肪肝的說法,中醫指患者中往往會出現痰濕、血瘀等病徵,多以活血化瘀之法來治理。麥超常提醒大家,中醫言「肝開竅於目」,若發現自己有視力模糊、易流眼水、眼黄、眼痛或有紅筋,便有機會是肝功能出現問題,這時最需要多休息、調節飲食,若徵狀持續便宜求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