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一項新研究顯示,改變實驗鼠腦部特定的化學物質,它們就會變得異常活躍,睡眠時間也大幅縮短,其中的機理或許能幫助科學家找到治療失眠等疾病的方法。
研究中提及的化學物質包括組胺和伽瑪氨基丁酸,無論是人類還是實驗鼠,這兩種物質都在腦部一個類似的區域產生。此前已經發現,組胺可影響腦部神經傳導,讓人保持清醒。而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伽瑪氨基丁酸像個「閘門」一樣,能對組胺產生反作用,讓腦部在清醒和睡眠狀態間保持平衡。
為驗證相關設想,他們改變了實驗鼠腦部伽瑪氨基丁酸的水準,觀察發現,在一個30分鐘的周期內,與正常實驗鼠相比,那些伽瑪氨基丁酸水準大幅降低的實驗鼠跑動距離和速度都要多兩倍,總體來說變得非常活躍。更重要的是,這些受影響的實驗鼠在一天中睡眠時間大幅縮短,只有正常時長的65%。
參與研究的史蒂芬•布裡克利說,組胺導致大腦過度清醒並不是什麼好事,因此才會有伽瑪氨基丁酸的反作用來調節。
這種調節機制還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研究人員說,正常情況下實驗鼠如果失眠5小時以上,就會和人一樣變得非常萎靡不振,也需要更長時間的睡眠來「補覺」,但伽瑪氨基丁酸水準被降低的實驗鼠不僅長時間保持活躍,而且看起來也不需要額外的睡眠來補充精力。
研究表示,未來如果能弄清其中的機理,就可以研發更有效的藥物治療失眠以及躁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