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少做運動,加上工作時間長,容易衍生腰背痛問題,而更多關節退化症狀亦有中年化趨勢,到想做運動時已經痛得做不來。針對鍛鍊身體不同部位及姿態的水中運動,對關節較差者有明顯改善作用,不諳泳術者亦可大展身手。
有指游泳能減低身體負重量,適合有關節痛人士練習,但香港復康會藍田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周芝英認為:「游泳是全身性的運動,但若只慬一種泳式,游泳時關節活動未必夠全面,假如有膝關節痛,游蛙式更可能加劇痛症。因此,我們較鼓勵有關節痛人士進行水中運動,因它屬於針對性的運動,導師會因應需要,設計有助強化不同關節的動作,希望改善相關部位的功能。」
水中運動包含不同類型的動作,透過借助各式工具如浮條、水泡等等進行訓練。而且,不同動作亦有其訓練目的,例如增加關節柔韌度、鍛練肌肉力量、肢體控制、平衡或消脂減重等;部分水中太極動作更不需工具協助,方便練習。「如膝蓋退化者大腿周邊肌肉均容易乏力,那麼他們可多做一些增加膝關節柔韌度與活動,以及訓練大肌肉為主的下肢動作。」那麼水中運動要做多久才見效?周芝英指這需因應情況而決定。對於退化性關節炎,因大多被纏繞較長時間,故鍛鍊時間亦相對較長。「若針對改善肌肉繃緊方面,落水三四次後便會見到有明顯改善,但要練力就至少需要兩三個月時間。」通常,若腳痛持續一段長時間,腰背都會變差,當下肢力量改善後,身體其他功能亦要提升,譬如腳除了可活動以外,還要上到樓梯、跑到、跳到,至少可回復日常生活,因此需要配合其他動作訓練,進一步改善身體活動能力。
運動解說:借助水的浮力,於水中活動時可減去身體50%至70%的重量,對於有膝關節及腰背痛人士,於水中運動時負荷減輕,痛楚亦可減輕。研究亦指出,暖水有助鬆弛關節膜、肌肉層,令繃緊關節亦得以放鬆。水療池水溫全年維持於攝氏32至34度之間,會按天氣調整溫度,達到治療效果。不過亦由於暖水關係,若關節出現急性發炎,如紅腫熱痛,則不宜下水;如落水前曾出現胸口痛、血壓升高、抽筋,或身體有大傷口及感染者,均暫時不宜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