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加拿大各地居民因長期在低溫的室外環境活動而導致凍傷甚至死亡的新聞均時有聽聞。所以各位在冬天時除了應注意剷雪的姿勢外,更要留意保暖,慎防罹患上低溫症或肢體被凍傷。有見及此,傅卓明物理治療師會連續兩周於本欄介紹有關低溫症及凍傷的健康資訊,教導大家防患於未然。
每年冬天,加拿大各地居民因長期在低溫的室外環境活動而導致凍傷甚至死亡的新聞均時有聽聞。所以各位在冬天時除了應注意剷雪的姿勢外,更要留意保暖,慎防罹患上低溫症或肢體被凍傷。有見及此,傅卓明物理治療師會連續兩周於本欄介紹有關低溫症及凍傷的健康資訊,教導大家防患於未然。
所謂低溫症(Hypothermia) 是指人體因溫度下降至低於正常新陳代謝的溫度(攝氏36.8度以下)而無法正常運作。這多是由於身體長期暴露於冬天室外低溫的環境下造成,跟夏日因酷熱天氣中暑的情況剛好相反。
低溫症一般可劃分為3個階段﹕
1. 第一階段
(體溫下降攝氏1至2度)
患者會全身發抖,雙手會變得不靈活,手指頭開始發痳。四肢血管收縮,呼吸漸轉急速及短淺,全身皮膚起雞皮疙瘩。這個時候患者很有可能會錯覺身體變暖,但其實正逐漸步向低溫症的第二階段。
2. 第二階段
(體溫下降攝氏2 至4度)
全身會嚴重地發抖,四肢肌肉無法協調,移動速度變得緩慢,神智及反應會變得遲頓。患者的全身由於皮下血管收縮而顯得蒼白,嘴唇、耳朵、手指及腳趾會轉變為藍色。
3. 第三階段
(體溫低於攝氏32度以下)
患者全身會停止發抖,同時難以言語、思考緩慢、失憶、四肢漸失去活動能力,體內新陳代謝停止。如體溫繼續降低至攝氏30度以下,外露的皮膚會逞藍色及發脹,脈膊及呼吸會明顯減弱,器官衰竭、瀕臨死亡邊緣。
當患者患上低溫症時,皮膚及身體組織會承受一定情度的凍傷(Frostbite)。這是由於身體為阻慢體溫從皮膚、手指、腳趾等處流失而封閉血管的自然反應,會加重受影響部位被凍傷的程度。患處組織會先失去血色,漸逞紫色,最後轉為黑色。繼而患處會失去知覺,神經線會受破壞,如沒有立即處理,凍傷部位甚至會壞死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