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歌自製噪音
城市人需警惕聽覺退化

[2014-12-02]

聲音予人無窮想像空間,但這道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樑,卻會因年齡增長、疾病、創傷等種種原因而逐漸退化。聽覺的損失是漸進式的,多數人都未能準確說出自己何時出現聽力問題。如想避免聽覺退化,必須定期接受專業和多角度的聽覺系統檢查,才可知悉這項天賦,是否仍然運作如常。

成人聽力缺失
良好聽力為人類的重要天賦,但並非人人都對這種感官珍而重之。香港聽力學會主席譚曜霆指,港人對聽力的珍惜和重視程度,遠遜於其他發達地區,很多時患者即使已出現輕至中度的聽覺障礙,仍不覺是問題,因而延誤治療。

傳統中國文化認為,年齡漸長聽力自然退化,不少病人均會選擇漠視甚至逃避。「很多五、六十歲的病人,一直認為聽力不斷惡化是自然衰老,故拒絕求醫。不少患者都因生活明顯受影響,由家人強迫來求診。」

到底聽覺問題有多普遍?譚曜霆引述中文大學的研究,在抽驗約1,000名本港成年人的聽力後,發覺聽力正常者竟不足2成。約4成受訪者出現輕度聽力缺失;有嚴重聽力缺失者亦有約半成。「由於說與聽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工具之一,一旦聽力受損,任何涉及他人的活動都會受影響,工作、社交與家人相處都有障礙和磨擦。所以不少弱聽人士常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聲音何來?
「你有沒有用耳仔聽我說話?」不少人仍認為聽聲音,只需靠外露的耳朵。事實上,外耳耳殼只是「聽聲」的第一步,還需要整個聽覺系統都運作正常,才可聽到清晰、準確的聲音。

當聲音震動由耳殼收集後,會穿過外耳道、鼓膜、中耳道,最後被內耳的「耳蝸」所收集,在此,聲音震動會被轉為成神經信號,再由聽覺神經傳遞至腦部,讓腦部比對以往的經驗,分辨聲音來自哪種事物,是屬於人聲、汽車聲,還是動物鳴叫等。譚曜霆續指,只要聽覺系統任何一個「零件」出現差錯,都會影響整體聽覺質素。

聽歌自製噪音污染?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表示,成年人聽力缺失,除了先天因素和年齡增長退化外,大多源於生活上長期接觸噪音,及患上耳鼻喉疾病所致。隨着社會對職業性失聰的防護意識提高,高噪音環境工作致聽力受損的個案已有明顯下降,然而,我們受「高噪音」污染的機會,並未因而減少。

在嘈吵車廂內聽歌,是為常見例子。如地鐵行駛時,聲響可高達80分貝以上,此時如需聽歌聽得清楚,需將音量調高至90分貝,甚至更高。當人體長期暴露在超過90分貝以上的環境,只消幾分鐘即可損害聽力。如長期維持這種習慣,更可對聽力造成永久性損害。另馬路旁的汽車發出鳴笛、聽演唱會時過於接近喇叭,或唱卡拉OK時將音樂調高等,都是可損害聽力的高噪音環境。

耳疾早治護聽力
顧德政指出,除噪音外,小至傷風感冒,大至耳鼻喉各部位出現癌症,都可對聽力造成損害。以下幾種為常見可影響聽力的耳疾。

突發性失聰:成因未明,估計與傷風感冒病毒入侵內耳神經有關。患者可於數小時或數日內,聽力急速下降甚至失聰,多只發生於單邊耳朵。其中原因可能是耳內出現嚴重疾病的徵兆,故必須及早求醫尋出病因。

耳鳴:於無聲音的寧靜環境下,仍聽到耳內有鳴響,很可能是因聽覺神經老化、受損,或過量服用某類藥物或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下,令耳神經受干擾所致。

外耳道發炎:外耳道受細菌、真菌感染發炎,導致外耳道紅腫及疼痛難忍。一般可以抗生素或抗真菌藥水治療,如情況嚴重,或需於顯微鏡下將真菌清除。

中耳炎:多由傷風、感冒病毒於中耳引致發炎而起。患者會有頭痛、發燒、耳痛及聽力輕度減弱的情況,應及早以抗生素等治療,以防併發其他顱內炎症。

人工耳蝸應用普及
在眾多聽力問題中,最為常見的聽力缺失為「傳導性聽力損失」,患者多因外耳和中耳出現炎症或外傷,導致腫脹阻塞耳道。由於問題多屬暫時性,用藥物或手術治理後,聽力多可完全恢復。其次為「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當年齡增加令耳蝸內的「毛狀細胞」老化或受損,便令到耳蝸不能發揮正常的轉化信號功能。由於「毛狀細胞」不能再生,如情況嚴重只能植入人工耳蝸,方可恢復部分聽力。

其實,現時人工耳蝸應用已十分普及,當患者因內耳耳蝸結構或毛細胞受損,導致未能將聲音轉化為正確聽覺信號時,即可考慮植入人工耳蝸,代替受損耳蝸的功能,將聲音震動轉化為聲音信號,連接到聽覺神經並上傳至腦部,令腦部如常準確辨別外界聲音。雖然現時人工耳蝸仍未能令受損聽力完全恢復,但經過適當訓練,包括聽覺刺激訓練、讀脣訓練等後,患者多可恢復一定的溝通能力,對其社交、生活都有明顯幫助。

不過,顧德政提醒,人工耳蝸的效用可因人而異。因接受治療者需最少有幾年正常聽力的經驗,才可令腦部更易辨別出人工耳蝸產生的信號;其次,如用於幼兒患者身上,則必須讓其接受有系統的訓練,藉以提高腦部辨別人工耳蝸信號的能力,才可更準確地「聽」到外界的聲音。

維護聽力最好的方法,是每年定期檢查聽力,並因應專業醫護人員的建議,採取改善或補救措施,方可長保聽力健康。

聽覺系統檢查
要判斷是否弱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聽覺系統檢查」,同時亦可讓專業聽力學家或耳鼻喉科醫生,根據檢查得出聽力圖,了解聽力受損程度及類型。

對於有良好自控和表達能力的成人而言,在進行「耳內窺鏡檢查」觀察外耳道和鼓膜健康後,進行「純音聽力測試」(PTA)即可有大致結果。但如受測者缺乏自主表達能力,或不願意如實作出反應,就需要依賴被動性的測試。例如「阻抗聽力測試 (IA)」或「耳聲發射聽力測試(OAE)」,這兩種測試均用儀器檢測耳內狀況和自然反應得出數據,檢查結果可避免人為干擾,會更客觀準確。

聽力健康測試
純音聽力測試
受測者坐於隔音室,佩戴耳筒,並根據是否聽到不同頻率的聲音而作出反應。測試有助了解每邊耳朵於不同頻率的聽力程度,了解聽力缺失狀況。


耳內窺鏡檢查
利用顯微鏡為外耳道及鼓膜進行即時檢查,查看耳道是否有中耳炎、耳垢阻塞等問題。而新式的耳內窺鏡,更可即時錄下影像,以便醫護人員參考備案。


阻抗聽力測試
檢查時耳道會被適量加壓,透過檢查鼓膜受壓擺動程度,判斷中耳的傳導狀況。另當耳朵聽到聲音時,耳骨肌肉亦會作出反射動作。儀器可根據耳骨出現肌肉反射動作所需的聲量大小,判斷聽力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