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當從醫(麥煒和醫生)

[2014-09-30]

「各位,我要宣布一個好消息,小兒 Peter 仔已獲醫學院取錄,明年正式修讀醫科,在大家的第二代中,他是繼 Simon 兒子後另一位立志行醫的年輕人。」

「各位,我要宣布一個好消息,小兒 Peter 仔已獲醫學院取錄,明年正式修讀醫科,在大家的第二代中,他是繼 Simon 兒子後另一位立志行醫的年輕人。」

友人TK愛兒考進醫學院,老父欣喜之情,躍然電郵上。TK並非醫生,對醫療專業仍抱有一份憧憬甚至崇尚,這也是很多家長的想法。筆者作為過來人,應怎樣忠告世姪?
近年社會價值觀改變,市民對公營服務及其質素的需索不斷提升,加上醫療事故頻生,醫生的地位與形象已大不如前,我們也要面對無數難以解決的問題:人手、工時、工作量、資源不足、人口老化…假如Peter仔放棄做提供服務的醫生,只安分地當位使用服務的市民,他的前路必定易走得多。

父母希望子女習醫,將來工作和收入便能有所保障,再者,香港人雖然口裏罵醫生,但心底仍會信任與尊重我們(至少有一丁點吧)。當然,為名為利為威讀醫並非正確的態度,所以請勿宣之於口。

撇除父母的意願,小朋友們為何仍會選讀醫科?「是使命感,做醫生可以幫助別人,我不會計較付出多少。」百分百的準醫科生面試時會這樣作答。「做護士一樣能助人,而且付出比醫生更大,你何不索性報讀護理?」百分百的考官會這樣反問,百分百的考生亦因此被 KO。

也有同學覺得做醫生很型,他們會視朝田龍太郎或程至美為偶像,第一志願是研習心臟或腦科。讓麥叔叔告訴你們,現實中並不存在如此型仔的醫生(肥版朝田和宅男至美倒有幾名),要做到真正型仔,其實有標準答法:「醫學不是單純的實用技術,而是介乎科學、人文、藝術與宗教之間的哲學,就像把天、地和人混為一體,為了領略這境界,我決意選修醫科。」肉麻唷!但這獨白在面試時絕對受用。

Peter,數年後到你當上醫生,到你明白醫學的渺小,到你學懂謙遜和面對失敗,到你經歷涅槃再重返人世,便會頓悟當初選讀醫科是沒有錯的─相信我,麥叔叔是過來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