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人體新感官
保持平衡 提醒肚餓

[2014-09-12]

除「五大」感官之外,其實人體全身有多個感覺感知器,它們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保持身體平衡,發出饑餓信號等。

除「五大」感官之外,其實人體全身有多個感覺感知器,它們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保持身體平衡,發出饑餓信號等。

亞里斯多德將人體的感官分為5種,即觸覺、嗅覺、味覺、聽覺和視覺。但隨著科技對生物學和人類大腦的研究探索日趨深入,科研人員發現了其他幾種人體感官。除「五大」感官之外,其實人體全身有多個感覺感知器,它們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保持身體平衡,發出饑餓信號等。以下為你總結5種鮮為人知的感官。

平衡感
站立或行走時不會摔倒,這要歸功於平衡感。平衡感是由內耳的淋巴液控制,同視覺相互配合,使人能安全地四處走動。不停地轉圈,就會使這一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導致眩暈並失去平衡。

本體感受
當我們閉上眼睛抬起手,不用去看我們也知道手在什麼位置。這就是本體感受在起作用,它讓我們無需去看就知道身體部位所在。這聽起來似乎沒多大用處,但是如果沒有這一感官,人們需要不停地低頭看腳才能行走。

熱覺感受
坐在篝火旁,人們可以感覺到熱。從冰箱裡拿出一塊冰,人們能感受到冷。皮膚上的熱感受器能感知溫度變化。以前,探知冷熱的能力被歸類到觸覺之下。不過,人們無需接觸某物去感受它的熱度(如坐在篝火旁,無需接觸我們就會感覺到熱),因此熱覺感受單獨是一種感官。大腦內的熱感系統能探知並控制核心體溫。

疼痛感
這一感官可以感知疼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感官生物學中心副主任保羅•富克斯表示,傷害感受同熱覺感受常被混在一起,因為某種程度上,這兩種感覺都利用到相同的皮膚神經元。傷害感知器不僅分佈在皮膚,骨頭、關節和內臟等都有分佈。

內部感受
這是對控制體內器官的內部感覺的統稱。富克斯表示,人體內分佈有各種感受器來引發潛意識和做出條件反射,這對身體健康有重大意義。人體大部分無意識行為都是由這類感受器控制管理,如引發咳嗽,控制呼吸頻率,饑餓或口渴時發出提醒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