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臨近退休年齡,很多都會重新規劃自己的財務,最常見的可能是賣出自己的獨立屋,或將物業轉到子女名下,然後自己搬上Condo或平房,為自己退休生活作準備。
不過,產權轉讓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長者一方面要小心財產分配演變成「溏心風暴」;另一方面,如將物業轉到子女名下,如果未有考慮自己及子女當年的收入,又或是物業的「價值」訂得不當,有可能被稅局課重稅。

最近,法院的一宗判決,揭露了本地一宗女兒欺詐父母的爭產風波,內容堪比大家最喜愛的連續劇。
抵押父母房產幫自己還房貸
居於士嘉堡的Nathramdas和Premwattie Chateramdas,自2000年7月起就擁有了位於Fawcett Trail的房子,而且房貸抵押老早已還清,原本是兩老安享晚年的好地方。
到了2024年1月,Nathramdas和Premwattie收到了一張以女兒梅麗莎(Melissa)名義開立的房產稅單。雖然女兒在童年時的確在這裡住過,但他倆從沒將房產轉讓到女兒名下,因此稅單令你們莫名其妙。
一查之下,更讓他們吃驚的是,一份偽造並於2022年11月登記的契約,已經將房產所有權轉移給了梅麗莎。這張契約到底有多「假」?調查後發現,文件上提供獨立法律建議的律師的簽名也是偽造的,並且是從一個真實但虛假的電子郵件地址發送的。
所有權轉移後,梅麗莎向RiverRock抵押投資公司申請抵押貸款,RiverRock在申請當天就提供了76萬元的抵押貸款。其中超過50萬元被用來償還梅麗莎在列治文山貝托尼大道 (Betony Drive)的房貸。
經過一輪操作之後,梅麗莎抵押了父母經營半生的地方,用來幫自己償還房貸。
想當然,不久之後,梅麗莎便停止向RiverRock還款,該公司發出了抵押銷售通知,啟動違約程序。

父母將物業「贈送」不一定最好
子女起貪念引起的法律爭議固然令父母頭痛,但原來父母「自願」將產權轉讓,也同樣要小心,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被稅局「痛宰」一筆。
道明銀行分行行長Ann Wu表示,不少華人父母,都會在子女財政開始獨立的時間,幫助子女置業,甚至將名下原本用來收租的物業轉讓予子女。「即使是父母將名下物業轉讓,也會產生很多的稅務問題,因此我建議大家有這個想法,便應與會計師商量,怎樣去作財產轉讓最理想。」
她指,一般將物業轉讓子女,可以分為「買賣」及「贈送」兩種模式:「很多人會以為贈送一定最好,沒有稅務問題,其實不一定。如果子女用該物業自住的話,問題較少,但如果將來他們用來放租的話,由於物業是贈送的,換言之子女是以低成本獲得該物業,那麼放租的收入,便可能被稅局認為利潤很高。」
她繼稱,即使用便宜的價錢「賣」給子女,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因為稅局會知道物業的市場價值,如果買賣的價錢比市場低太多,有可能令父母子女兩邊收稅都多。稅局有可能為父母計算賣樓的價錢時,以市場價值去計算,但計算子女買入的成本時,則以成交(便宜)的價錢計算,這樣對雙方計稅都不太有利。」
資料顯示,安省土地轉讓稅(LTT)是基於市場價值(FMV),而不是銷售價格。兒子必須根據該財產的市場價格繳納土地增值稅,即使父母以較低的價格轉讓該財產。
另一方面,如果你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價格出售房屋,加拿大稅務局就會將差額視為「贈與」。如果兒子後來出售了這棟房子,他的資本利得稅是根據轉讓當天的市場價值計算的,而不是你出售的較低價格。因此,出售該房產時他可能會面臨巨額的稅金。
Ann強調,這種轉讓的情況千差萬別,她只是舉出有可能出現的例子,很難一概而論,哪種方法最好,理想的情況一定是先諮詢會計師,再決定是甚麼方式轉讓。

產權保險防「偷呃拐騙」
最終,Nathramdas和Premwattie起訴了Melissa(其婚後姓氏為Sanasie)、其丈夫Andrew Sanasie、RiverRock、登記虛假產權轉讓的律師以及安省產權局局長,要求恢復所有權並刪除抵押登記。
裁決中,法官表示:「梅麗莎符合(法律中)欺詐者的定義。鑑於梅麗莎是欺詐者,抵押貸款是一種欺詐手段,對房產和(她的父母)無效。」,法院還要求梅莉莎向父母支付15萬元的懲罰性賠償金和9萬元的訴訟費,事件似乎告一段落。
耐人尋味的是,父母一方的代表律師達倫·弗蘭克(Darren Frank)受訪時表示:「如果我的客戶有產權保險,案件就不會進展到這個地步。」這話反映出,原來要防止子女用「偷呃拐騙」的方式謀奪你的財產,原來買保險也是一個方法。
產權保險250元到500元
地產經紀Alvin表示,「是的,作為經紀,我們強烈建議大家在買屋之前購買產權保險。產權保險保護房主免受與財產所有權相關的各種法律問題的困擾,例如詐欺、未付留置權和產權錯誤。近年,子女以非法手段謀奪房產的新聞也時有發生,對於想要保護財產,免受詐欺或糾紛的長者來說,它特別有用。」
他指,這份保險是一次性的,不必每月供款:「價錢通常在250元到500元之間,只要你擁有該房屋,產權保險就一直有效。」他指,如果日後出現產權詐欺,如家庭成員試圖偽造文件,在未經同意下轉讓你房屋的所有權,產權保險將承擔「恢復你所有權的法律費用」。
他補充,產權保險除了在欺詐問題上可以理賠,同時在隱藏留置權、未付稅款或其他針對該財產的法律索賠上,亦可確保業主無需為此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