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拿大去年開始減息,房地產市場理應迎來復甦,但多倫多的樓市卻未見預期中的升溫。BMO房屋貸款專家王紅雨指出,儘管政策環境利好,全國多地已轉為賣方市場,然而,安省買家仍保持觀望,市場需求並未大幅回升。賣家急於出售房產,買家則等待更低價格,雙方心理博弈僵持不下,使得市場陷入低迷。然而,在當前利率偏低的背景下,對於擁有一定流動資金的買家而言,或許正是入市的時機。

減息環境下 唯安省樓市低迷
加拿大自去年開始實施減息政策,表面上似乎意在刺激樓市回暖。王紅雨指出,整體而言,減息的確為全國房地產市場帶來正面影響。然而,這股升勢在多倫多卻未能如預期般顯現。
王紅雨分析,自去年6月減息後,加拿大大部分地區的樓市從買方市場逐漸轉為賣方市場,買家需求回升,市場活躍度提高。但安省的情況卻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即使進入年底,市場仍然維持在買家主導的狀態。數據顯示,當時的掛牌與房屋銷售比例僅達37%,反映出市場上的賣家更急於出售房產,而買家則仍然持觀望態度。
王紅雨回憶,從2023年至2024年,整體經濟環境對樓市的發展構成阻力,市場受高利率和經濟不確定性影響,買家入市態度謹慎。進入2025年後,政策方向明顯傾向於支持樓市復甦,推動交易量回升,房價亦預期上漲。
儘管如此,安省的市場氣氛依舊與全國趨勢有所出入。即便政策環境利好,多倫多房市仍未能順勢轉為賣方市場,市場仍然由買家主導,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平衡尚未打破。「這屬於市場行為,」王紅雨強調,「不是某個人或某間機構呼籲大家不要賣房,市場就會突然改變。」這意味著,即使政府推動樓市,最終影響市場走勢的,仍是買賣雙方的信心與實際行動。
至於如何解讀這種市場行為,王紅雨認為,關鍵在於賣家信心的缺乏與買家的觀望態度交錯形成的市場僵局。「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賣家急於出售,但買家卻在等待更低的價格。」

他分析指,市場心理在此刻發揮著關鍵作用。當買家看到房價下跌了一萬元,他們往往會進一步觀望,期待房價是否還會再跌四萬元。假如賣家因為市場冷淡而缺乏耐性,選擇降價求售,那麼買家就會認為自己的判斷正確,市場仍有下行空間,於是持續觀望,形成價格進一步下探的循環。
然而,市場行為並非單向發展,賣方的堅持同樣能影響買家的決策。「如果一名賣家對房產價值保持信心,即使掛牌四十天無人問津,也寧可轉為出租而不願降價,那麼買家可能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王紅雨解釋。「當市場上的降價物業減少,買家或許會認為樓價已經觸底,進而決定入市。」
至於目前是否適合「上車」,王紅雨認為,鑑於當前利率偏低,若手頭上有一定流動資金,確實可以考慮入市。然而,若是在疫情期間的低息環境下已經購置房產,並且成功撐過經濟低迷的這段時期,則無需大動作調整投資策略。現階段的關鍵目標是穩守資產,不輕易出售房產,換句話說,「守得住就是贏」。
至於已持有多個物業且供款壓力較大的投資者,則不應因低息或樓價調整而輕易再購入房產。畢竟,市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若因過度擴張而導致現金流緊張,一旦遇上突發變數,財務風險恐將進一步加劇。

價值投資更勝投機炒賣
王紅雨指出,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學會價值投資,比投機炒賣更重要,價值投資能助投資者穩守自身資產份額。無論樓市大漲還是大跌,持多套房產的業主始終擁有相同資產,而政治變局如特朗普上台或下台,對其財富影響亦相對有限。
簡單來說,業主不應輕易出售房產,因為這不僅可能影響市場走勢,更關鍵的是,資產份額會因此縮小。一旦賣房,所得資金往往難以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例如,若出售房產獲得30萬現金,選擇投資定存(GIC),在當前降息環境下,回報並不理想;若持有現金,通脹率約2%,資金實際購買力將不斷縮水。此外,賣房後再尋找新的投資目標,也可能面臨錯誤決策的風險。因此,在可承受的情況下,持有房產不失為更穩健的選擇,長遠而言亦更符合自身利益。
貿易戰開打三種可能出現的局面
特朗普多次強調將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對此,王紅雨分析了三種可能出現的局面。
第一種情況是美國單方面加徵關稅,而加拿大不採取任何反制措施。王紅雨認為,這將是最惡劣的情境。一旦關稅生效,加拿大經濟勢必受挫,企業倒閉潮可能接踵而至,失業率上升,更多人依賴就業保險(Employment Insurance, EI),情況恐與疫情期間類似。面對經濟衰退,加拿大政府極可能重啟當時的應對政策,例如大幅降息、實施量化寬鬆(QE)、央行大規模買債等。
第二種情況則是美加貿易戰全面爆發。美國加徵關稅後,加拿大亦對部分美國商品祭出關稅反制,雙方展開激烈交鋒,比拼誰的手段更具殺傷力,以迫使對方讓步。王紅雨指出,特朗普首度執政時,美加曾發生類似關稅爭端,最終雙方在拉鋸後達成新的平衡。然而,貿易戰的不確定性極高,受影響的行業範圍難以預測,企業需面對更大的市場風險與經營壓力。
第三種情況則是最理想的,即雙方都未採取關稅行動,維持現狀,確保經貿穩定。王紅雨認為,這一結果並非完全不可能。從特朗普的言論來看,他更關切的是加拿大是否履行自身責任,防止毒品流入美國,以及是否有效防範來自加拿大的潛在安全威脅。作為移民國家,加拿大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部分人士或許能在加拿大安居樂業,但亦有極少數可能懷有對美國的不滿,甚至試圖在美國發動襲擊,這是華府最擔憂的情況。若加拿大能確保毒品不跨境流入美國,並有效防止安全威脅,那麼按照特朗普的邏輯,貿易戰或許可以避免。

稅收本身不會壓抑房價但影響交易
在稅收方面,王紅雨指出,當前多倫多面臨龐大的財政壓力,原因在於該市吸納了大量居民與非居民,導致公共開支持續攀升。而這些開支最終仍需由永久居民承擔,因為流動居民無法直接分擔這類財政負擔。例如,加徵房產稅便是將財政壓力轉嫁至業主身上,使擁有房產者承擔更多成本。
但從長遠來看,稅收本身並不會壓抑房價,因為業主在出售房產時,通常會將稅收成本轉嫁至售價之中,由下一手買家承擔。不過,加稅確實能抑制樓市交易,因為較高的稅負可能降低市場流動性。
王紅雨認為,多倫多市近期上調6.9%的房產稅,實際上並不算過高,且業主仍有能力承擔這筆額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