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置業頻道
 
 
           
 
 
 
 
 
 
屋企起奪命火 冷天用毛氈冚火種是大忌 2025 / 02 / 13 

上週,萬錦市一處聯排別墅發生嚴重火災,一名七旬華裔男子不幸罹難。根據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統計,65歲以上長者因行動不便、需在居所上落樓梯、沒有安裝適當的防火設備,令到在分秒必爭的火場中窒礙逃生,死亡率更是一般成年人的兩倍。煮食時稍有分神,便可能引發大火。學會防火與救火,或許就是關鍵的救命技能。
聯合保險銷售總監Karen Shum提醒業主,購買房屋保險不僅是保障自己的住所,還包括對鄰居房屋可能造成的火災損害的責任賠償。無論是投保還是續保,業主都必須誠實申報所有與房屋相關的資訊,否則一旦發生火災,若因遺漏或錯報資料,可能導致無法獲得賠償,損失百萬家產。
火警發生於Victoria Square附近,與就近的消防局僅四分鐘交通距離。萬錦市消防及應急服務部門(Markham Fire and Emergency Services)主管Chris Nearing表示,消防隊接報後迅速趕往現場,抵達時火勢已在車庫猛烈燃燒,並迅速蔓延至整棟住宅。
目擊居民回憶,當時濃煙滾滾,火焰從車庫竄出,烈焰吞噬一輛汽車,場面駭人。車庫如同燃起一顆「火球」,鄰近住戶即便身處室內,仍能感受到炙熱高溫。消防人員抵達後,基於安全考量,緊急疏散周邊居民。
Nearing透露,當時屋內一名女子在煙霧警報響起後及時逃生,但傷勢嚴重,隨即被送往醫院救治。她向消防隊通報,屋內仍有另一名住戶受困。消防員隨即展開搜救,衝入火場,成功將該名男子救出。然而,男子最終當場不治。
過去起火多與煮食疏忽有關
華人社區過去發生的火災,多數與煮食時疏忽有關,尤其是忘記關火所引發的意外。原來早於上年11月,YouTube頻道《試當真》的烹飪節目中都發生過火警意外,事後香港消防處更提醒大眾,廚房安全不可忽視,學會正確應對方法,或許能在火勢未擴大時迅速控制,避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最重要的是爐具周圍不要擺放雜物,尤其是易燃物品。許多長者習慣將購買的物品隨手放在爐台上,例如毛巾、洗潔精、紙袋等,一旦靠近明火,隨時可能引發火警。有時候,一邊煲水一邊做其他事情,甚至接個電話忘了回來,長時間受熱也容易起火。
若不幸遇到鍋具起火,消防處強調,切勿驚慌,而是立即關閉爐具,電磁爐則需關掉電源或拔掉插頭。用鍋蓋或滅火氈覆蓋火焰,確保密封,讓火因缺氧而熄滅。切勿用毛氈,滅火氈是特製的防火物料,千萬不能用一般的毛氈代替。天氣冷時,不要順手拿自己保暖的毛氈或羽絨外套救火,萬一助燃起來,反而可能加劇火勢,危險性更大。
65歲以上長者遭遇火災 死亡率高兩倍
根據NFPA統計,年滿65歲的人遭遇火災而受傷或喪生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兩倍。而隨著人口老化,美加兩國65歲及以上的長者已占總人口的12%,這一比例仍在持續攀升。
NFPA建議,選擇合適的睡房,有助降低逃生難度。如果住在獨立屋,臥室選定在一樓,以確保發生緊急狀況時能夠快速撤離。同時,每個睡眠區域內外安裝煙霧警報器,並確保家中有固定的電話,方便在緊急時刻聯絡外界。如果長者居住在公寓或高層住宅,則應選擇配備自動灑水系統的單位,因為灑水系統能在消防人員到達之前就有效控制火勢,大幅降低傷害風險。
大部分致命火災發生於夜間,而濃煙可能令人迅速陷入昏迷,無法及時醒來。因此,安裝機械式警報裝置至關重要。如果家中有人聽力不太好,可以選擇配備閃光燈或震動提醒功能的煙霧警報器,確保能夠在起火後能及時察覺。
即使居家環境相對安全,仍應定期進行火災演習,確保家中每個人都清楚如何應對突發狀況。如果行動不便,應事先安排家人或鄰居協助撤離,並確保有備選人員,以防主要協助者不在家。同時,演練過程中也要測試煙霧警報器是否能夠順利叫醒所有人。
不少的華人家庭都會將家中的門窗牢牢鎖上,但家中的門窗應定期檢查,確保能夠從內部輕鬆打開,避免因安全鎖、釘釘或密封漆導致逃生受阻。如果家中安裝了防盜鐵窗,應配備內部緊急開啟裝置,確保關鍵時刻能夠迅速撤離。不少公寓及高層住宅的窗戶可能無法完全打開,因此在入住前應再三確認。
市面上有一些專為長者設計的平安鐘,體積僅如鎖匙扣大小,內建跌倒偵測功能,能在長者意外跌倒時自動發出求救訊號,即使當事人已失去意識,仍可自動聯絡外界。此外,若長者在家中發現火警卻無法自行逃生,也可按下求救按鈕,即時向緊急服務求助,為突發危機提供一線生機。
在床邊放置電話,並預先儲存緊急聯絡號碼,以便在被濃煙或火勢困住時,能夠及時聯絡消防人員或求助親友。再安全一點,也可考慮使用無線求救設備,以確保萬一發生意外,仍可快速通知外界。
購買屋險須準確申報 否則恐遭拒賠
一旦火警發生,保險公司首先會審查保單類型及業主是否如實申報房屋用途。Karen舉例稱,曾有一宗發生於太古廣場附近的火災案例,受影響的房屋原本可獲得約70萬元的重建賠償,但因業主未向保險公司申報房屋已出租給七名租客,最終遭到拒賠。她強調「如果業主將自住物業改為出租房,卻沒有通知保險公司,那麼即使準時交保費,也可能得不到任何賠償。」
在加拿大,大部分房屋以木結構為主,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可能迅速蔓延至鄰近房屋,導致業主須承擔相應責任。Karen指出,房屋保險除了保障自住房屋外,亦涵蓋責任賠償,即若火勢波及鄰居房屋,保險公司將負責賠償相關損失。「如果業主購買保險的責任賠償不夠,而火災燒毀了鄰居的房屋,則有可能需要自行承擔兩間房屋的重建費用。」
來自萬錦市的劉小姐曾親身經歷此類事件。她表示,去年鄰居家發生火警,火花飄至其後院並燒毀了陽台,雖然火災影響範圍有限,但消防人員為撲滅火勢,對房屋進行大量洒水,導致屋頂隔熱材料和木結構嚴重受損,最終須向肇事鄰居的保險公司索賠進行重建。
部分業主會為了節省每月數十元保費,而選擇較低的重建保額,這種做法在發生意外時可能帶來嚴重後果。Karen指出,曾有業主認為「火災發生機率低」,因此選擇較低的保額,但意外往往無法預測,如果火災導致房屋全毀,而保單的重建保額不足,業主便需自掏腰包承擔差額。她補充「現時建築成本不斷上漲,如果業主續保時低估房屋價值,一旦發生事故,保險賠償未必能覆蓋全部重建費用。」
除房屋用途外,業主如有裝修或擴建,也應及時向保險公司報備。Karen提到,一名業主曾斥資30萬元豪華裝修地下室,但因未申報裝修事項,最終僅獲得未裝修前的賠償額。「很多業主忽略續保時更新房屋資訊,例如擴大廚房、裝修地下室或將地下室出租,這些變更都可能影響理賠額度。如果未有如實申報,保險公司往往只會按原先結構進行賠償。」
Karen解釋,房屋保險主要保障重建費,而非房屋的市場價值,因此,某些業主可能誤以為買了一百萬元的房屋,就應獲得相應賠償,但實際上,保險公司只會負責支付重建一座相同規模與品質的房屋。「如果業主希望利用賠償額進行升級,例如將原本的單層平房(Bungalow)重建為雙層住宅(Two Stories),一般來說,保險公司不會允許這種情況。」
不少業主發現,即使相鄰的兩處房屋,保險費用亦可能存在明顯差距。Karen解釋,這是因為保險公司會根據房屋所在地區的風險數據計算保費。例如,某些地區過去發生火災或水浸事故較多,導致保費較高。另一方面,新建房屋的保費通常會較舊房屋高,因為保險公司缺乏相關數據來評估風險。

 
相 關 文 章
[金頁專題] 關稅戰愈拖愈大鑊 五大因素 樓市不樂觀 (2025 / 02 / 13)
[金頁專題] 屋企起奪命火 冷天用毛氈冚火種是大忌 (2025 / 02 / 13)
[金頁專題] 340萬Rosedale區百年古宅 高尚住宅區「超值」之選 (2025 / 02 / 13)
[金頁專題] 安省放寬賣酒令 啤酒鋪面臨倒閉潮 (2025 / 02 / 13)
[金頁特寫] 潛力區快篩法 6大數據 秒變專家 (2025 / 02 / 13)
 
 
     
 
 
 
 
 
 
  地產特寫     置業資訊
 
  時事話題 | 金頁專題 | 新盤面面觀 | 商場透視 | 金頁特寫
   
  地產字典 | 網上資訊 | 家居保險 | 置業概覽 | 市場脈搏
  安居指南     經紀索引
 
  命轉乾坤 | 法律講場 | 登堂入室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廣告刊登     幫 助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Gold Property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