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涉及歧視的故事裡,亞洲人大多是受害者。不過最近,在網上有部份住在萬錦的「非亞裔」居民,指自己受到華人歧視,令他住在那邊很不舒服,亦有網民指「萬錦已被污染」,很多白人朋友已經搬走,因為華人對他們很冷漠,或是投以奇怪目光。
當然,亦有不少人指華人其實一般生活很安靜,有規律,而且小孩大都懂事有教養。
在士嘉堡出世,萬錦土生土長的白人夫婦Tony及Liane,數年前搬上了Aurora,丈夫Tony坦言,萬錦這三十年來改變了很多,現在偶爾回萬錦探親,感覺都很陌生:「我不會說是受歧視,但很明顯白人在那裡漸漸成為了文化邊緣。在商場、餐廳出現,有些華人會向你投以奇怪目光,仿佛表示想不到中餐館也有白人光顧。但你去吃印度菜、墨西哥菜時,你不會有這感覺!」
談及現在居住的Aurora,Tony指,「看看這區近年的房價,及華人臉孔越來越多,相信五至十年內,這裡會變成另一個萬錦!」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goldpage/articles/2025/20250206/20250206_1201.jpg)
近日,一條三十多年前的舊影片再度爆紅,片中數位溫哥華的白人對鏡頭大聲疾呼:「我討厭你們香港人!不是因為你們是華裔,而是你們的所作所為!」當中指的「所作所為」,指的就是香港移民(特別是九七前後一代)拿錢來加拿大炒樓,令房價狂飆,本地人難以負擔。
同樣的情況,似乎在今天的萬錦也在上演,這個全世界除了香港以外最似香港的地方,近十年房價平地而起,很多白人搬走,即使是有百年歷史的大街,房屋的業主也多半是華人。到底在萬錦長大的加拿大人,對此有甚麼感覺?
「別說在萬錦買屋,當初我們在Aurora買這間鎮屋時,已感受到亞洲人的財大氣粗。」Tony回憶道。「當時售樓的經紀一直問我,是否真的有興趣,給我們十分鐘時間考慮。他說如果我們不買,後面有一批亞洲人在等著!他們帶錢來投資,感覺買屋好像買車一樣。」最終他們以60餘萬買下了一個單車房鎮屋單位。
他指,入伙後才發現,原來橫街有兩大業主,都是華人:「當時Aurora仍然很荒蕪,住客都是白人及拉丁裔為主,也有一些黑人。我在一次機緣之下,發現對面五家都是同一個華人業主,一口氣掃五家投資!而我右邊有四家,後來因為後院要整圍欄,跟他們業主溝通,才知道連續四家也是同一業主。他們拿錢移民來加拿大,很多都是投資房地產。」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goldpage/articles/2025/20250206/20250206_1202.jpg)
華人鄰居比較慢熱易引起誤會
Tony及Liane在萬錦的南於人村生活了近三十年,中學同就讀Markville Secondary School,Liane指以前學校成績沒那麼出眾,後來華裔學生越來越多,而他們的學術表現相對出眾:「慢慢我們學校成為學術表示良好的指標,而Unionville High school則是藝術科目選擇多,這兩家中學開始成名後,好像萬錦這兩個校區便越來越多華人。」
現職小學老師的Liane,坦言華人學生比較「好教」:「撇開中學時的同學不談,出來工作後,我在Newmarket及Aurora的小學任教過,感覺Newmarket家長以白人為主,他們一般比較放任學生,對孩子的行為問題及學業成績大多不太管;而現在Aurora的小學,有約一半是華人學生,家長的管教會比較嚴,而且學生在課堂上會較少行為問題。」
她指,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學校多一些華人學生絕對是好事,即使從生活社區的角度看,華人鄰居一般比較守規矩,也很少鬧事,「住在萬錦時,社區內的華人,大都是希望安穩過日子的中產,幾乎從不會與人起衝突!」
她補充,可以理解為何會有白人覺得被歧視,但她坦言一切其實是「文化差異」引起的誤會:「華人鄰居比較慢熱,很少會表現出很熱情主動的態度,而在這裡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都很重視社交生活,自然會認為華人冷漠,甚至是看不起他們。」
商場到處中文廣告難適應
不過,Tony對此卻有另一番見解:「我在萬錦長大,可以說是看盡當中的變化。當初從士嘉堡過了Steele ave,入萬錦一大片都是農地,生活圈內是白人為主。不過最近十年,真的是完全變了樣,白人都搬走了,區內的非亞裔居民大都是拉丁人、黑人。我個人是很感謝華人為萬錦帶來的商業貢獻,他們刻苦的性格打造了今天繁華的萬錦市,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不過,他同時指出,華人的「小圈子」文化會比較嚴重,很多時對「非亞裔」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的態度,而且由於中國文化本身有很深底蘊,當中式餐廳、商店在萬錦陸續站穩陣腳後,其他文化難免被邊緣化。
「以飲食為例,現在Hwy 7沿路的餐廳,都是以中、日、韓為主,當中超過7成是中餐,比如你要找一家餐廳吃加拿大的Poutine,好像也很困難。即使在Unionville High school旁的麥當勞,店內絕大部份也是華人,而且肯定有員工懂廣東話、普通話。」「我不會說是一種文化侵略,但加拿大主流文化在萬錦越來越小眾,這點是肯定的。」
「當你走入一個商場,到處都是中文字,中文廣告、中文餐牌,英文要不是很細行的印在下面,就是只有一兩句不完整的翻譯,文化差異令人覺得自己不是在加拿大。」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goldpage/articles/2025/20250206/20250206_1203.jpg)
安省部份小鎮仍有歧視華人問題
Tony指自己作為萬錦長大的加拿大人,從小就很喜歡中國菜:「過去在多倫多,你可以吃到的,大都是American Chinese Food,不是正宗中國菜。而近年在萬錦廣場、新旺角廣場等,真的多了很多地道的中國餐廳。」原本對Tony來說,多了他最愛的中餐,原本是好事,但他指另一方面指餐廳內大多數都是華人,有時令他感到有壓力:「有時買珍珠奶茶,或去吃台灣牛肉麵,你會感到店員奇怪的目光,好像在說:『你一個白人在這裡幹甚麼?』『噢,想不到你會用筷子!』,這當然不算是歧視,更像是好奇,但老實說,有時也會令我很不舒服。」
Tony表示,在加拿大,很多移民族群都是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化社區,這點與很多年前白人的種族歧視不無關係:「你不能否認的是,很多白人看到其他族群搬入你的社區時,便會覺得受不了,然後就賣屋,再搬到一些白人聚集的地方,這樣慢慢令每一區只要有一定比例的少數族裔聚居後,白人便會相繼搬走,他們口裡說是要平等包容,但其實骨子裡仍是有瞧不起其他人。」
對此,Liane表示同意:「比如在Newmarket的部份社區,你會發現很多白人可能由於出身基層,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他們很多時仍是相當自我中心,對其他族群表現出敵意。安省有些小鎮,由於多年來仍是白人居民為主,因此相當排外,其他人搬入這些小鎮生活亦不容易。」
他倆總結,如果談到歧視,這些情況絕對比萬錦以華人為中心的嚴重得多。
情況令人聯想起當年在安省韋斯特波特鎮(Westport)的歧視風波。該鎮以其美麗的秋色和附近裡多湖的絕佳釣魚地點而聞名。而很多年前,種族主義在這加拿大小城鎮仍然存在。白人會攻擊華人釣魚人士,將他們推落湖,事件被稱為「翻船事件」(nipper tipping)。
![](https://www.mingpaocanada.com/goldpage/articles/2025/20250206/20250206_1204.jpg)
個人性格最重要 鄰居要人夾人鐘車程。」
問他們當初搬離萬錦,不也是因為華人太多,白人要搬遷的例子嗎?Tony笑言,他們搬離萬錦是因為樓價太貴:「我們在幾年前結婚,希望買屋組織新家庭,但當時萬錦的房子太貴了,我們根本負擔不起,最後在多倫多東邊及北邊看了很多樓盤,最後選擇了Aurora,畢竟Liane跟我的家人仍住在萬錦,在這裡仍算是附近,走高速公路才20分
在去年的樓市調整期,Aurora的房價卻好像完全不受影響,現在他們的鎮屋售價近120萬,與萬錦很多區的鎮屋相若,Liane坦言有想過賣屋搬回萬錦:「我們都可以預期幾年後,這裡都是以華人居民為主,既然兩區的房價差不多,那麼我何不搬回老家附近,畢竟那兒才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不過,Tony似乎不太認同太太的建議:「這裡的環境比萬錦好,最重要的是萬錦的交通讓人受不了!治安也越來越差。其實說到底,比起文化差異,大家找住屋,最優先考慮的,還是位置、交通、治安這些實際因素。而我認為Aurora在未來十年,這三方面仍是比萬錦優勝!」
Tony最後說:「與其以種族區分,其實很多時每人性格不同,做左鄰右里真的是人夾人。現在我兩邊的鄰居都是華人,但左邊一家除了打招呼平日都不會理你!而另一邊的香港家庭,相當友善熱情,剛剛聖誕節還挑了兩件禮物給我小孩,平日見面也會主動交談。農曆新年時,還做了雲吞雞來我家Pot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