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很多小朋友都發燒了。有些家長心急如焚,連忙送孩子到醫院,而有些家長則很淡定,認為小孩發燒是好事,應自己扛過去。那麼,人為什麼會發燒?發燒時該怎麼辦?
什麼是發燒
發燒,醫學上稱為發熱,是指人體口腔溫度(口溫)高於 37.3℃,腋下溫度(腋溫)高於 37℃,或者直腸溫度(肛溫)高於 37.6℃。
一般來講,正確測量體溫後,最高溫度在37.4℃~38℃的,稱為低熱;而高於39℃ 的,就是高熱了。如果一天之內溫差大於1℃~1.2℃,也算發燒的。如果燒到 41℃ 以上了,就是超高熱了。據說人類記載的最高體溫是49℃,要是還能活著,真要感謝上蒼。
為什麼會發燒
人為什麼會發燒?這還得從體溫的自我調節說起。
1. 人體的體溫調節系統
人類的骨骼肌和肝臟是主要的產熱器官,而皮膚是主要的散熱器官。人的大腦有個體溫調節中樞,不斷發出指令協調兩種器官產熱和散熱,把體溫保持在36.2℃~37.2℃的狹小範圍內,有利於保持人體健康:
冷了怎麼辦?「取暖基本靠抖」,大腦說,骨骼肌你來產熱,抖抖就熱了。
熱了怎麼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大腦說,皮膚你把毛孔都打開,來不及排熱的話就流汗!
2. 是什麼導致了發燒?
「人食五穀雜糧,怎能不生病呢?」是不是吃壞了我們暫且不表,人體確實會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病毒啊,細菌啊,往往喜歡往人體裡鑽,完成它們傳宗接代的任務。它們生前或者死後會產生一些東西,我們叫「外源性致熱原」,就是外來的導致發燒的「壞蛋」。
它們侵入以後,人體總得反抗啊。白細胞就產生一堆細胞因數去攻擊它們。可惜這些細胞因數很多也會引起發燒,叫「內源性致熱原」。腫瘤和其他一些疾病還會自己產生這些內源性致熱原。大腦受到這些致熱原的刺激以後,就像打了興奮劑,嗨了! 就把體溫給升高了。
3. 體溫怎麼升高?
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唄。肝臟是人體的大工廠,打了興奮劑以後,工人們加班加點幹活,代謝旺盛,產熱就大大增加了;這時骨骼肌產熱相對比較少,除非您在「打哆嗦」(寒戰);然後,皮膚散熱速度跟不上,甚至關閉毛孔了(寒戰的時候它以為很冷)。這樣,就出現了發燒。
發燒真的是件好事嗎?
網上有傳言說,發燒是件好事,應該任由它發。真的是這樣嗎?
好處:說明身體在清除病原菌
受致熱原的刺激,身體像是打了興奮劑一樣,不僅把體溫升高了,同時還調動身體中的免疫系統,全身的細胞啊體液啊這些防禦部隊都動員起來了,把外來的病原該吃的吃掉,該殺的殺掉,不能幹掉的也讓你長得不好(細菌生長的適宜溫度一般在 35℃~37℃)。
所以,發燒一定程度上是有好處的,能夠不借助外來藥物的作用,自己就能把身體內的病原菌清除了,短時間內毛病就好了。
壞處:發燒太久,身體消耗太大,有危險
但是,也不能一直讓身體處在發燒的狀態,就像是興奮劑打多了打久了也不行啊,消耗了大量的後勤補給,又產生了很多垃圾清除不掉。此時防禦部隊的作戰能力就逐漸下降了。
高熱時間太久,大腦不但指揮不動部隊,而且聲嘶力竭了半天,自己也不行了,最終進入抑制昏迷狀態。而小孩由於腦功能還不完善,甚至可以出現高熱驚厥。這些情況都是十分危險的,一定要及時就醫,尋求醫生#明。
如何處理髮燒?
首先 ,要正確地測量體溫,記錄每天的體溫變化情況,尤其是最高體溫的情況。在就診時,這記錄會是醫生的好幫手。
量體溫之前,不能吃東西,也不能進行走路等運動,安靜地在室內呆半小時以上。這樣測出來的體溫才是真實的體溫。相對腋溫會受出汗等影響而言,測量口溫得到的溫度更準確。將消毒後的體溫計水銀面甩至35℃以下,然後體溫計頭端放于舌下,緊閉口唇,5分鐘後看水銀柱升高到多少。由於正常人每天不同時間體溫也會有高低變化,可以多量幾次,或者您覺得體溫最高的時候量一下。每天最高的體溫,對病情來說,最有判斷價值。
如何正確處理發燒?
1. 吃感冒藥:如果剛剛開始發燒,還有流涕、鼻塞、噴嚏等症狀,體溫高得很難受,可以適當用點感冒藥。在不舒服的時候吃就可以了。不需要定時吃,也不要超量服用。
2. 多喝點水:如果只是急性發燒(短于2周),不伴有其他症狀(比如劇烈咳嗽、咳膿痰、頭痛等等——這些往往是身體自己處理不來的信號),精神狀態不錯,可以先等等看,多喝點水(#明防禦部隊工作)。但還是建議要及早就診。
3. 儘早就醫:如果您發燒持續 3 周以上,體溫多次超過 38.3℃,經過醫生至少 1 周的初步檢查,還不能告訴您是什麼診斷的話,那我只能遺憾地告訴您,這叫「發熱待查」。這是醫學上極富挑戰性的一大類疾病,需要有經驗豐富的醫生給你對症檢查了(此時還不是對症下藥),甚至最後還是有可能查不清楚。您能做的,只能是配合醫生了。
---------------
指甲反映健康問題
生倒刺並非缺維他命
有沒有聽說過指甲上面的月牙越少身體越差?棱太多是因為身體有問題?然而,指甲上的這些變化真的是身體健康的晴雨錶嗎?
中醫認為,指甲與人體的臟腑經絡有直接聯繫,能夠充分地反映人體生理、病理變化。但你認為的問題,對於指甲來說可能根本就不是問題!
月牙越多越身體越好?
#你以為看病是看手相嗎
每個人的「月牙」大小和數量是恒定的,不用依靠這個來判定自己的健康情況。
不要認為自己的月牙特別多、特別大、特別白就特別健康,你想多了!
指甲上的月牙學名叫做半月痕,由於指甲中間的生產速度快于兩側,所以無論是半月痕還是指甲,都是月牙一樣的弧形。它常見於拇指,其他指甲被甲護皮覆蓋,所以比較少見。
比如,你先天覆蓋著指甲根的那層皮比較寬厚,或者指甲的生長速度天生較慢,都會讓你的月牙露不出來,和健康無關屬於正常現象。
#大幅度變化就可能是身體信號
雖然不能只憑月牙識健康,但如果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你手上的月牙從沒有變成了又多又大,或者本來有的月牙迅速消失,可真得去查查甲狀腺了!
#甲亢讓月牙變大變多,甲減讓你月牙消失
當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就是甲亢),全身的新陳代謝都會起飛,指甲也會因此而迅速生長。甲護皮來不及完全覆蓋,所以你的白色小月牙就會嶄露頭角或者變得大起來。
相反,甲狀腺機能減退使新陳代謝變得很慢,指甲也長得很慢,原本有的月牙也就會越來越小甚至沒有。
除此之外,營養不良和年紀變大都會讓新陳代謝變慢,讓月牙變少甚至消失。所以,如果不是劇烈的變化就不用太緊張呢。
為何指甲上經常出現白點?
#外傷
如果經常修剪指甲,曾經受到過撞擊或者被砸過,在受傷後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出現白色斑點,那時候你可能已經忘記自己受過傷,畢竟指甲的生長比較緩慢。
此外,過敏或者是特定藥物的副作用也會讓指甲上出現白點。至於很多人說的缺鋅、缺鈣或者是肚子裡有蛔蟲,都是不靠譜的。
#真菌感染
這種病理性的白點是真菌性白甲,最開始是指甲板兒上有點狀的渾濁區,慢慢就會越變越大,甚至波及整個指甲板、甲床上。
如果確定是甲癬而且累及甲根,主要得靠口服藥,或者加用外用藥聯合治療,因為單純靠外用藥是很難滲透指甲板,徹底清除殺滅真菌的。
指甲上有豎紋身體抱恙?
#豎紋是正常現象
如果指甲上出現的是細小的透明的那種豎紋,那就沒什麼大事兒,因為沒有多少人的指甲是能完全光滑平整的。
出現豎條紋,既不代表你腸胃不好,也不代表你體質差,它只代表你的指甲上確實長了豎條紋。不信?你隨便抓幾個身邊的人看看,十個人中可能九個都有。
指甲表面從來就不是完全平整的。豎紋隨年齡增長會逐漸出現,並越來越明顯,就像皮膚的皺紋一樣,不需要特殊處理。
#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如果你的指甲上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條紋,有時還真能反映身體狀況,比如條紋是橫著的、凹陷得很深的、帶有特別顏色的,那最好也去看看醫生。
指甲周圍長倒刺,因為缺乏維他命?
#不關維他命一分錢的事
倒刺是一種常見的甲周皮膚問題,是由於角質層過於乾燥而發生分離導致的。秋冬季節,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指甲旁邊的皮膚較薄,也沒有皮脂腺分泌油脂保護它,指甲周圍就成了倒刺的高發區域,容易乾燥、開裂,所以每次洗完手之後記得塗護手霜哦。
撕拉倒刺不僅很疼,而且還會讓周圍的皮膚受傷,用指甲刀剪也要清潔後再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