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健康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音樂可以陶冶情操,調理精氣,調整心態,提高免疫力。我國古代就對音樂有益健康提出了很多見解。中醫藥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詳細地論述了五音與健康的關係,並提出了音樂醫學理論,其主要觀點有:天人合一,形神統一。天人合一的觀點就是把人的健康和大自然聯繫起來,而形神統一則認為,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不可分開的,社會因素對健康有一定影響,也就是說五音與天、地、身、心相聯繫,與健康情況密切相關;同時認為,臟腑、情志都與五行生、克規律互相制約,互相影響。
宮音悠揚清雅,有助脾胃,可提高食欲;商音鏗鏘肅勁,能制躁怒,使人安寧;角音舒暢平和,可消憂鬱,助人安眠;徵音抑揚激越,能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善發人遐思,啟迪心靈。
現代醫學更指出音樂對人心情和肌體的不同影響,悠揚悅耳的音樂通過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皮層右側顳葉的音樂活動中樞後,對神經系統產生一種特殊的刺激作用,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利於健康的激素、酶、乙醯膽鹼等活性物質,並能改善神經、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統的功能,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律和心理平衡,從而達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養生保健效果。如快速的、愉快的旋律可加強肌肉的張力,振奮精神;音調柔和、節奏徐緩的樂曲,可產生鎮靜、安神作用,使呼吸平穩;優美的曲子使人感到輕鬆愉快。不同的曲調也可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因為音與音之間聯接或重疊,產生的高低、疏密、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感情起伏等形成互動和共鳴,對人的心理起著特別的影響。因此, 「音樂是感情的語言」。 不同的節律、旋律、音調和音質,對人體能起到興奮、抑制、鬆弛、鎮靜、催眠等不同作用,不同的曲調也可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
胎教離不開音樂,青中年人排解勞煩離不開音樂,老人頤養天年,也離不開音樂。美妙的音樂可以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精神振奮,心境平和。許多老年人認為健康就要運動,他們伸腰踢腿,上山下道。運動固然好,但要適度,不能不顧自己身體承受能力,一味地大運動量。一位名醫說,要節約你的關節,節省你的心臟,過大的運動量會適得其反,尤其是高齡老人,如果在運動中受傷,不僅得不償失,還會遺患無窮。在適當運動的同時,不妨聽聽音樂。
聽音樂也要有所選擇,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最好多聽些輕鬆的音樂,如輕音樂,中國民族音樂,一些民歌等。不要聽過於激昂、過於快速或過於纏綿的音樂。音樂好,也要有節制,不能聽起來沒完,任何事過猶不及。聽音樂的最佳時間,也因人而異,一般地說,一日三餐的時候及入睡前。吃飯的時侯,聽些輕音樂、協奏曲、歌劇或者戲曲。準備上床休息時,最好選擇一些節奏舒緩、旋律優美、情緒平和的鋼琴曲或民族弦樂曲。
現在公園裡不少老年人唱歌,這也是不錯的,這也是聽音樂的一種方式,但要有一顆平和的心態,既不要逞強好勝,也不要為他圖所累。要唱些舒緩的歌曲,不唱過於激昂的歌,不要過量,適可而止,更不能聲嘶力竭。有健康的心態,參加健康的活動,才會真正得到健康。聽些音樂吧,音樂有益健康!
------------------------------------------------------------------------------------------------------------
常聽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
音樂可以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音樂養生將有助於提升人們的健康品質,能有效地改善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狀態。
1、音樂改善機體的運動能力和協調性
音樂能降低肌張力並改善身體的運動協調能力。對那些有運動功能障礙的人,音樂在恢復、維持和發展和機體的運動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
2、音樂能抵禦疲勞
聆聽那些樂觀向上的音樂是一種「加油」(補充能量)的好辦法。音樂能有效地消除運動疲勞,以及那些單調的工作所引起的疲勞。
但是要知道,如果總是聽那些流行音樂或「硬搖滾(hard roCK)」音樂,則會使你惴惴不安,而不是精力充沛。你應該先試聽各種不同的音樂,從中找出對你做有益的。例如,第一天聽古典音樂,第二天聽流行樂,第三天爵士樂,等等,輪流下去,進行選擇。
3、音樂提高工作效率
許多人喜歡邊聽音樂邊工作,我也這樣,你呢?你知道嗎,聽著音樂,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在工作時聽音樂,的確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無論背景音樂播放的是搖滾樂還是古典音樂,人們對於視覺形象(包括字母和數位)的辨識,在聽音樂時會更快些。
4、音樂令人鎮靜、放鬆,有助於睡眠
對付失眠的既安全又便宜良藥就是那些輕鬆的古典音樂。許多失眠的人發現巴赫的音樂很有效。研究人員發現,在睡前聽四十五分鐘輕鬆的音樂,能讓你安睡一夜。
輕鬆的音樂減輕交感神經的張力,減輕焦慮,降低血壓、心率和呼吸頻率,同時通過放鬆肌張力和消除雜亂的思緒而有助於入睡。
5、音樂改善情緒,減輕抑鬱
音樂是對付憂鬱的良藥,無論哪種文化,音樂都被認為是「心靈的雞湯」。大家都能體會到音樂能使人精神矍鑠。現代研究已經證實音樂的心理治療作用。明亮、樂觀的音樂,猶太音樂,薩爾薩舞曲,瑞格舞都是對付憂鬱的良藥。
6、音樂有助於病痛痊癒
音樂是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總體上來說,音樂對緩解疼痛是非常有效的。對於慢性疼痛和手術後疼痛,音樂都能減輕患者的痛覺感受和緊張情緒。
7、音樂改善免疫功能
音樂有促進免疫功能的效果,科研人員說,那些產生樂觀向上情緒的音樂,能引發體內促進免疫功能的激素分泌增加,這有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聽音樂或唱歌也能降低體內皮質醇的水準,這是一種與應激性相關激素。皮質醇激素水準升高,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8、音樂增強記憶力
音樂是如何增強記憶的,對此人們十分好奇。莫札特的音樂或巴羅克時期的音樂,其節拍是每分鐘六十次,這使大腦的左右半球都得到啟動。左右大腦同時工作,使學習和記憶存留的效能達到最大化,學習過程輸入的資訊啟動了大腦左半球,而音樂啟動大腦右半球。同樣地,使二側大腦半球同時工作,如演奏樂器或唱歌,能是大腦對處理資訊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聽音樂促進資訊的回憶。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音樂對於勾起回憶十分重要。聽某一首歌時同時所學習的資訊,常常在心裡暗自唱那首歌時,從腦子裡冒出來。
學習音樂的效果比單純欣賞古典音樂更好。有十分確切的證據表明,與那些沒有接受過音樂教育的孩子相比,上音樂課的孩子,其記憶力要好得多。
注意:對於學習時同時播放音樂以期提升記憶力這個辦法,主要原因是音樂沒有文字的成分,否則,你就更容易記住歌詞,而不是你應該回憶起的學習內容。
9、音樂使注意力更集中
無論你多大年紀,無論你健康或臥病,聽那些令人放鬆的音樂都能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雖然尚不清楚那種類型的音樂更好,或者那種曲式更有益,但有許多研究表明,音樂對注意力集中有明顯的效果。
10、音樂提高運動成績
選個刺激的音樂有助於讓你動起來,健走、跳舞,或其它任何你喜歡的運動。音樂能使鍛煉活動更像是玩起來,而不是辛苦地運動。此外,音樂還能增進運動成績。那些戴著iPod長跑或者跳操的人,都知道音樂令練習時間過得飛快。
美妙的音樂對人是一種良性刺激,使人體產生和諧的共振,並對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作用,適當聽些節奏舒緩、音色優美、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養生健體、益壽延年。
----------------------------------------------------------------------------------------------------
研究表明聽音樂可以改善心臟健康
日前有研究發現,聽音樂可以改善心臟健康並能降低膽固醇水準。如果患者每天聽30分鐘他們喜歡的音樂,不僅會使他們精神放鬆,而且能擴張和清理血管,對他們的身體也有益。
通常認為,血液中一氧化氮是形成血塊和有害的膽固醇的原因,而聽音樂可以促進一氧化氮從血液中釋放出來。在美國,醫生們已經嘗試過音樂療法,英國專家對此也表示歡迎。
「音樂在血液迴圈中的影響僅持續幾秒鐘,但是因為聽喜歡的音樂所得的累積收益會持續下去,並且對所有年齡的人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美國馬里蘭大學預防心臟病學中心主任MichaelMiller進行了這項研究,「我們正在尋找更廉價、非藥物的方法來協助改善患者的心臟健康。我們認為這就是要找的處方。”
馬里蘭大學的研究是建立在平均年齡36歲的健康的、不抽煙的男性和女性志願者基礎上的。研究發現,那些聽他們感興趣音樂的志願者的血管上臂直徑擴大了26%%。
Miller說,血管擴張表明一氧化氮在全身釋放出來,這就降低了血栓和低密度脂蛋白(一種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膽固醇)。他還警告說,聽有壓力的音樂,包括重金屬音樂和說唱音樂,可以使血管收縮6%%,根據以前的實驗,這和吃了大量的漢堡包有相同的效果。Miller建議家長,如果他們十幾歲的孩子聽音樂感到心煩,那麼就要避免聽這些音樂,因為這可能相當於聽覺意義上的被動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