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意來襲,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覺,讓人很痛苦。事實上,除了一些常見的失眠原因外,有些很可能是藥物所致。
降壓藥 臨床常用的降壓藥應儘量在早上服用,避免在睡前4小時內服用。此外,突然增大降壓藥物的劑量可導致夜間低血壓,引起失眠,而突然停藥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煩躁、頭痛等引起失眠,因此降壓藥不能隨意增加劑量或停藥。
糖皮質激素類藥 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等藥可導致失眠,其原因可能是此類激素會使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從而引起焦慮、激動、失眠等不良反應。若出現失眠時,使用助眠藥物,應掌握服藥時機。
平喘藥 哮喘患者在使用茶鹼等平喘藥時,由於茶鹼的中樞興奮作用而導致失眠、煩躁不安等。但是由於哮喘本身就影響睡眠,所以不能因此拒絕服藥。同時,使用茶鹼應嚴格控制劑量。
抗抑鬱藥 常用的抗抑鬱藥如舍曲林、帕羅西汀、文拉法辛、安非他酮等藥均可誘發或加重失眠,其原因可能與5-HT2受體的啟動和破壞睡眠的連續性有關。出現失眠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鎮靜劑或者選用具有改善睡眠的抗抑鬱藥如米氮平、曲唑酮等藥。
抗生素 某些對胃腸道有刺激的抗生素如甲硝唑、紅黴素等藥,在晚飯前或睡前服用,容易產生噁心、上腹不適等影響睡眠。
另外,喹諾酮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藥可引起中樞神經興奮,從而導致頭痛、失眠、噩夢等不良反應。此類藥物應避免在睡前服用。
強心藥 由於洋地黃類藥物強心藥有神經系統方面的副作用,使用洋地黃類藥物如地高辛時,也容易導致失眠。出現失眠等不良反應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助眠藥物。此外,服用此類藥物時遵醫囑嚴格控制劑量,定期監測血藥濃度,以免發生毒性反應。
特別提醒,治病切忌治症,重在治根。中醫認為,百病之源五臟為根,五臟同調百病消。因此,高血壓、老慢支、冠心病、糖尿病、中風等,都應及時調理五臟,進行防治。
-------------------------------------------
生氣時不宜運動
心臟病發風險高
人們有時用體育鍛煉來發洩怒火,但這沒准會要了你的命。美國心臟病協會雜誌日前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生氣的時候鍛煉身體,心臟病發作風險會比平時高兩倍。
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人產生憤怒等情緒波動,或者體育鍛煉過度時,在一個小時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會增加一倍;而如果在生氣的時候從事大運動量鍛煉,心臟病發作風險則超過平時的三倍,尤其在晚6點和半夜12點,心臟病發作風險最大。這項研究也把年齡、吸煙、肥胖、高血壓等其他健康因素考慮在內。
研究人員對50多個國家大約1.2萬名心臟病人進行調查發現,心臟病發作前一小時,這些平均年齡58歲的病人中13%的人從事過體育活動,14%的人產生憤怒或煩亂等情緒。研究報告首席作者、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安德魯·史密斯指出,極端情緒和過度的體育鍛煉會使血壓升高,心率變快,血液流量改變,同時心臟供血減少,而這對已經因長斑塊而變狹窄的血管影響尤其嚴重。血管斑塊可以減少甚至阻斷血液流動,從而引發心臟病。
史密斯說,常規體育鍛煉對身體有益,還能預防心臟病,但是如果人們處於憤怒或沮喪等情緒中,希望通過鍛煉來緩解壓力,「不要超出平時正常的運動量」。費城克羅澤-基斯通醫療系統行為心理學家巴里·雅各斯認為,這項研究為精神狀況與身體的密切聯繫提供了更多證據。雅各斯建議,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緒失控,有心臟病風險的人更應該避免極端情緒。
-------------------------------------------
這些藥需要嚼碎服
才能更好發揮藥效
有些藥需要嚼碎服用,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服用藥物需要整片或整粒吞服,這不但有利於藥物快速吞下,避免藥物的苦味停留在口腔內而難以忍受,更重要的是整片或整粒服用有利於藥物在胃液中逐漸自動崩解、溶解、吸收而起到治療作用。但並非所有藥物都必須整片或整粒吞服,相反,有些藥物需要嚼碎後服用,才能更好地發揮效能。
複方氫氧化鋁(胃舒平)、硫糖鋁、鋁碳酸鎂、蓋胃平、胃速樂、樂得胃等抗酸藥和治療消化道潰瘍病的藥物,適於飯前半小時或胃疼發作時嚼碎服用,藥物經咀嚼後分散成微小顆粒,覆蓋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保護膜,使炎症或潰瘍的黏膜儘快癒合。又如酵母片,因為含有較多黏性物質,若不嚼碎會在胃內形成黏性,影響藥物吸收,所以應嚼碎服用。
另外,有些急救藥品嚼碎服用,能使藥效儘快地釋放,#明病人迅速控制病情而脫離危險。如治療支氣管哮喘、心源性休克和房室傳導阻滯等急症時,需將異丙腎上腺素片嚼碎含于舌下,否則達不到速效。又如患者心絞痛發作時,立即將硝酸甘油片嚼碎含于舌下,約2~5分鐘便可發揮療效。急救藥需嚼碎服用的還有治療高血壓的硝苯地平片(心痛定)、治療急性過敏病症的色差勁丙鈉片、用於消化道排氣的二甲矽油片等。